浦城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442|回复: 155

[原创] 吐槽下浦城三山会馆(县博物馆)的两幅对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3 20: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北京 来自 上海
本帖最后由 春雨秋风 于 2016-2-16 12:53 编辑
6 \5 M" v6 G5 u0 k+ _
5 ?% S  k; n! Z7 W& Z) M5 D七绝 乌鸦学舌叫喳喳% v% U2 c3 k* A

( c4 x% R4 D$ n6 ~
三山会馆众人夸,柘浦文坛一朵花。
8 V& \0 y" c5 @7 R& b7 d; a

! c0 z+ O8 b# Q9 h. `/ g门口对联留笑柄,乌鸦学舌叫喳喳。1 x6 _* B. f* V' w
8 S. O  E9 y2 t# r  r  [6 L

7 \! D  j5 F4 M吐槽下浦城三山会馆(县博物馆)的两幅对联:$ C; U& P# Y0 U+ `

4 {) [* u2 c* Z; w: t. Z上联:海晏河清三山巍巍$ E2 L! V! |% V$ V
下联:乡音乡愁岁月悠悠/ |, |5 f& E9 ]9 c9 H
! E8 _" h$ |* H9 D
上联:猴步祥云来花绽笑语
  v( B2 z# \3 B下联:羊踏春风去梅吐幽香
) L6 q5 x6 W! w/ h
三山会馆——浦城人民的历史文化瑰宝 。
: j2 D( z0 A- _5 E% r( t如此乌鸦学舌之作,最起码的联律都不懂,也敢登大雅之堂。

, B& H. U' _! u4 r真是丢浦城文化的脸。
8 T7 c* L  t& \; a1 h1 e4 D& V5 v0 P( W/ D3 n2 j
$ J' e4 z5 ]8 z/ q8 y

7 q( A; j1 `4 I. C; D* Y) s
' s% }% _6 G; e9 N4 o
ac75323d6b6de243-a5e00022a0971b80-01d402a0ed452f6b511da638f7fb551c.jpg
145309nyqgnznyqtyqs9ns.png
160146h8a3yfsn73f68f7y.png
发表于 2016-2-13 20: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南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3 21: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南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3 21: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三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3 21: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来自 浙江杭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3 22: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福州
本帖最后由 松林钟声 于 2016-2-13 22:56 编辑
5 ?) q: x8 ~8 a2 R  {4 _% p
达钦,你有见解,三山会馆对联,要及时修改,莫被当作笑料哦。

( B+ _8 j% S( W5 q- N& Z! Z5 p/ {  g, J8 S3 I- `&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08: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来自 浙江嘉兴
& U# L+ h4 e1 N4 T& S. ?1 X1 ]% O
借大叔照片用下,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08: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来自 浙江嘉兴
  _& N! ?; X( R2 w" Y9 I
钟兄所言极是,三山会馆(县博物馆)人来人往,真的会让人笑掉大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08: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来自 浙江嘉兴
7 ?  M9 c5 U2 y; c& Z& u( F/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08: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来自 浙江嘉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4 08: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三明
楼主吐糟归吐糟..能否顺口普及下基本联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08: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来自 浙江嘉兴
fjpclxy 发表于 2016-2-14 08:38& ], I+ s! h% f* j
楼主吐糟归吐糟..能否顺口普及下基本联律啊

6 r8 ?" D/ U* o中国楹联学会: o9 P" {1 T! o2 m) f6 b
% \" E  a# ^: b$ s
引言6 A5 k/ Y: X2 e' W2 p3 N' n
% A6 B& D' p8 ^- S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 n# V( M0 z4 O. {9 U
/ G0 z7 r3 R6 E" F% H# G& R
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为弘扬国粹,我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在一年多的试行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订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6 f. U: N- y' \5 f: W

" I; J5 H6 T; t- t) K  `第一章 基本规则$ o1 C. V/ M& J4 s
( c9 Z4 b7 p1 E. R% Q+ F3 U
第一条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3 u  r! k# B( u" ^% W6 C
4 h( i  x# V5 f8 H* v; P
第二条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K/ ^2 F( E/ n, M% o) t
! D( l' ^* [/ ~( _$ S: T" j
第三条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 D) c* e& d) r
* b, W6 \9 p7 z* X; F1 O: W' D/ s
第四条节率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异有同,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0 p& l7 j& h* B* J/ m1 s4 @, e: c$ S! D/ s
第五条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 V3 t6 A" \* z# P. L  o9 [' A+ g! g$ B( f9 y
第六条 形成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9 ^. |- |: d. v& s
5 h% B5 d; x% _1 P& C
第二章 传统对格8 V9 l3 u) ~) F2 `

* P* u$ R& A) Z. f' `, W0 X! b3 p第七条 对于历史上形成的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o# g3 g0 ?) d: f$ t7 m  E

9 T* g( b" U5 ~+ q4 X# x7 R第八条 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单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I- V4 Z9 P" }2 h2 `

- C0 G, t3 n1 Y; n1 e( }" S第九条 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
0 ^$ r  ^) \2 d* p( S, K" o  A9 d
第十条 避忌问题。(1)忌合掌。(2)忌不规则重字(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 P9 L3 @% ^8 l" z. K' r) s2 h$ Y: ^, }  O7 j
第三章 词性从宽范围8 F8 k4 I& j& m1 m2 Z

4 ?. E& ^+ t1 M& }* L  V+ |第十一条 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 p  x% K+ |) U" t4 D9 R& D. T; ]

# Q+ V0 ?8 Q5 D5 n5 `# ^- @(1)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 P) @- A* ~9 O; `
3 a% d! n8 y: ~( _
(2)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 n' A( W+ M; ^' d3 z- ?" \. f1 u
/ v5 u" ~7 {' X  H0 |
(3)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
8 t3 h, o( v5 s) k: u  U' ]
( n: h1 x( P' D2 f, G: N' Z0 ~(4)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连绵、反义与连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与介词与助词、连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
) W4 ?" {( H" O  [4 N; x. \( @0 a5 g+ v% b5 M
(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符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 h7 ]: q3 @) X. G3 @# A8 L! j: |2 X. I
第十二条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7 S  k# G1 d" |% s& e2 W1 w
5 Y# p5 m( f" h. u6 y4 T$ l. Z第四章 附则
! t) z  n% F# e# t( U5 m4 Q/ p! Y. f
第十三条 本通则作为楹联创作、评审、鉴赏在格律方面的依据。由中国楹联学会解释。; b2 t; W; e1 |3 f; g- W5 O
0 H; o: V: m* \) I
第十四条 本通则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2007年6月1日公布的《联律通则(试行)》同时废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09: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来自 浙江嘉兴
$ I) v. s, F( V7 p! e: s" Q  d( 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4 11: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福州
春雨秋风 发表于 2016-2-14 08:509 G% q' ?% h& B' h; ]( z( t
中国楹联学会
# K! J. O; n) J: J" j" W+ D- S" S! w( e7 I
引言
; L, G# Q: `- m# h9 z. [: D. ?  j
; n* M' U) k6 I
               你在哪过年。我现人在福州。大约在十五返浦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11: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来自 浙江嘉兴
松林钟声 发表于 2016-2-14 11:52
: m4 V9 v$ V" J2 v) Y$ j你在哪过年。我现人在福州。大约在十五返浦城。
2 ~5 A, }9 s- ~9 h4 R. h
我在上海过年,清明节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免责声明|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599-2842928邮箱:675062596@qq.com|广告服务|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浦城论坛 ( 闽ICP备12022352号-7 闽网安备35072202010019 )

GMT+8, 2025-10-26 09: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