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观赏 于 2017-5-1 06:55 编辑
2017年4月22日7.30时,分坐三辆摩托车,一辆中巴共15人,前往龙泉宝溪乡-- 披云山 --住龙镇 --忠信镇坑尾村--回到浦城.
7.30时,三辆摩托车在塘子头集中出发,
.
走富岭—园盘—莲塘坂--来到龚岭村,.
.
.
.
.过龚岭山的佐匡亭—宝溪乡.
.
.
.
.关于宝溪16座国际大师的作品可参看我的新浪博客--观赏3<2016年浙江龙泉宝溪游>.
.
.10.58,在早餐店吃一碗鸡蛋面,价7元.
.11.40时向披云山前进,过溪源田村.
....高山村.
.
.
.
这种小动物现在是难得一见啦!
小蝌蚪刚出生是椭圆的,有尾巴,从侧面看形状像鼠嘴,嘴朝下,在水中会不停的吸动,有腮,以藻类,蚊子的幼虫和其他微生物为食.
一段时间后在小蝌蚪的尾巴和身体的缝隙见会长出后腿,开始只有小小的一截,两边各有,食物仍无变化.
后腿长好后在水中仍然主要用尾巴游动,很少蹬动.长完整到可以像青蛙一样盘起时又会开始长前腿.
前腿生长好后腮和尾巴都会开始退化,腮在先一些,尾巴退化到还剩一半不到时小蛙已经可以短时间内爬上陆地,但这段时间内幼蛙容易死亡,因为刚刚退化完毕,长出肺的小蛙有一些会无法适应马上呼吸空气.尾巴完全退化后可登陆,吃一些较小的昆虫,再慢慢长成成年青蛙..
.
.
.
....
.
.
.
.“战神”粟裕六进披云山 粟裕是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浙南革命根据地、浙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早在土地革命斗争时期,他就曾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多次进出龙泉披云山区,从事革命斗争活动。 粟裕一进披云山是1934年9月。时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的他率领部队从闽东到庆元,经过龙泉小梅、查田、南窖、八都、上垟、宝溪去闽北,摧毁了当地反动武装,沉重地打击了当地的反动势力并宣传了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播下了革命火种,为后来红军挺进师入浙创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粟裕二进披云山是1935年3月。当时他任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师长,和政委刘英率领挺进师从闽北翻过马迹岙,进入龙泉宝溪乡地域,在溪头村打响了挺进师入浙第一枪、第一仗,创建了浙江省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据毛明库介绍,溪头战斗,拉开了红军挺进师入浙开展游击战争的帷幕。也就是这次战斗,在宝溪乡的一些村,传得最为绘声绘色。 而粟裕三进披云山是1936年4月。彼时的他率部从浦城忠信进入宝溪源头飞云山(俗称歪头山),与叶全兴率领的闽北独立师第三纵队和挺进师二纵队失散的宣恩金、余龙贵等几十人会师,并联合在飞云山两面夹击拥有170多人的保安部队,取得飞云山战斗的胜利。尔后转移到披云山上开会、讲课、演习,活动一段时间后又钻出敌人包围圈,转向遂汤宣一带活动。 同年六月,粟裕四进披云山。他和许信焜、张文碧、赵春和及二纵队共300多人,渡过龙泉溪回师浙西南,重建中共浙西南特委,重建挺进师二纵队,歼灭了住溪、宝溪、王村口、浦城忠信等敌人,并在宝溪乡乡长金铭家中开会传达当时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会议精神。 粟裕五进披云山是1937年2月。他率挺进师、特委、二纵队人员紧急赶回浙西南,在披云山区的水塔村水碓坑自然村召开特委、县、区委和二纵队骨干会议,贯彻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决策,研究反围剿策略,运用游击战术,灵活机动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也正是这次及时召开的会议,使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在敌人重兵围剿中免遭重大损失。 粟裕最后一次进披云山也就是六进披云山是1937年3月。他率部扎营住溪,以“迷攻”(即迷惑敌人的方法攻打敌人)、“文攻”(即喊话攻心瓦解敌军)、“水攻”(就是走水道攻打)三打王村口,一次次取得战斗的胜利。 在三年艰苦卓绝的浙江游击战争时期,粟裕在龙泉披云山区进进出出,历经艰难险阻,坚持斗争。根据他在《回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一文中说,“在整个三年游击战争中,我们的处境都十分艰难,虽然山高林密,我们可以隐蔽,但敌人也摸出了一些对付我们的经验,前堵后追,有时我们整天整夜都在跑路,中间还要打几仗,有时甚至几天几夜得不到休息,搞得筋疲力尽。三年中,我们差不多走遍浙西南的大小山头。而且很少走大路,多走羊肠小道。吃饭问题很严重,有时敌人‘围剿’很紧,怕暴露目标,不能生火,只能吃生米。” 在《回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一文中,提到他的战友,他充满感情:“挺进师入浙时500多人,基本上都是来自中央苏区红七军团的战士,1938年初北上入编新四军,大部分‘面孔’已经换了,除留下一部分同志坚持斗争外,多数战友把生命献给了浙西南。他们是平凡而伟大的无名和有名的革命英雄。” 直到晚年,粟裕还留下遗言:“我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江西、浙江等革命老区,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
开始上大坡.
.
..
13.21时到三叉口.
.13.34时到青井村,
.
.
.
.
.要想住得舒服可以住在此村,大部份村民,都将自己的房屋改造成为宾馆、客棧、农家乐,来满足前往游客的需求。我们穿过青井村,沿公路继续前进,..
.13.50时到达终点披云山庙.
。
。。。。。
。
。
。。。。。
。。
。
。
。。。此庙刚刚扩大修建,庙宇、斋堂、客房、全部焕然一新,住在这里,吃的是斋饭,吃住便宜,住的是三人间、多人间,唯一不便的是公共卫生间.适合前来拜道的人居住,我们也来留住一夜,做一次道士,早起早课,念念道经。
。
。
。
。这个东西还是小见的。它的用途?。。。。。。
----凌晨三时11个人上山观日,我以前上过此山,加上脚关节炎,这次就不爬山,还有两个女同胞和驾驶员,共四个人未上山。
。
。
。
。
。
。
。。。。
23日8时左右我们离开披云山,前往住龙镇. 9时54分到住龙镇,参观红军街。
.龙泉市住龙镇住溪村,440米长的红军街两侧住满了村民,来回行走却发现,街道上看不到一点垃圾。映入眼帘的除了整洁的地面,还有摆满街道两旁的1000多盆各色花卉。行走在这样的长街上,幸福感油然而升。住丽水龙泉市溪村红军街傍水而建,全长约440米,因历史上这条街曾有三位村民参加了红军队伍,粟裕将军还曾在此指挥战斗,这条街声名远扬。现在,老百姓家门匾上的“革命到底”“不断革命”等标语依然清晰可辨,铁门上的弹孔,也在诉说着曾经的传奇岁月。 战争虽然已经远去,但那段红色的记忆却永远萦绕在当地老百姓的心中。今天的住溪人,更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那段红色记忆结合起来,各家各户高度自律,严格要求自己,自觉不往路面丢弃垃圾并每日清洁确保街道整洁。 走在红军街上,整洁的街道两侧,三角梅、菊花、山茶花、海棠花、兰花等各家自种的1000多盆花卉争奇斗艳,街边的一渠清流绕村而过,几尾彩鲤畅快悠闲地游着,让人好不羡慕。 50岁的徐根琴嫁到红军街快30年了,对于街道的整洁可以说是她嫁进来后的第一印象:“村子里的人都是很自觉的,偶尔门前出现垃圾都不会去埋怨,而是赶紧清理,大家都自觉了,街道自然就越来越整洁了。” “我们这条街保留了红军的老传统,各家都严格自律,自觉保证公共场所的整洁。”66岁的张水华说:从小他就听父辈们讲红军的故事,周边的村民都会不自觉地按照红军战士的自律要求自己。 红军街除了街道整洁外,村民还自觉种植花卉,在水渠养殖彩鲤,点缀街道,尽管没有请过一名保洁员,但红军街却一直是住龙镇红色旅游的一张金名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时35分参观结束,小吃部煮面吃,6元/碗,坐摩托车的四个人先吃,出发,。
. 11时41分到龙洋桥头,等待中巴车集中。
. 12时58分到白岩桥头。
。
。
。
。
。
。
。。。 13时16分离开浙江地带,开始爬坡过牛岭,8个公里长下坡.
. 过毛洋到三叉口14时15分,等一下后面的摩托车。
。
. 14时24分到忠信坑尾牌坊。
。
. 14时30分到忠信坑尾。
。
。
。
。
。
。
。
。
。
。 14时42分离开忠信坑尾,回浦城城关。
。 2013年 5月 23日上披云山、山顶的照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仙坛左下方的石棺奇观,奇险异常,传说是仙人所造,它高3米,宽3米,长7米,形同棺材,重达数万斤,有动人的传说故事。仙坛左下方的“石棺材”奇观。“石棺材”之构造是以三块小石鼎立一块巨石,其中在最上方的垫石也最小,竟然撑起了这块重达数万斤的巨石。千百年来,任凭风吹雨打,硬是纹丝不动。走上前去,轻轻敲打下面的垫石,会发出“嗡嗡嗡”的声音,被风儿一带,慢慢地散开,清脆而悠远。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沿仙坛山脊行走万米,所览的是一峰峰满山石景,纵横拱琦,天然布列,简直是一道千年奇石走廊。岩群大者侧立30米高,像座石城;小者相互罗列或切块叠加,像千层糕;有的远看像佛首,和颜悦色,近睹似猛兽,张牙舞爪;有的陡立若举,险如滚卵……石壁上苍苔斑驳,随着晨昏晴雨的交替和晓雾暮霭的变化,这些奇诡的山岩也会呈现出浓淡不同的色相,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叫绝。.
.
.
.
..
.
.
.
.
.
.
.
.
.
, 这里山体裸露,怪石嶙峋。富有“仙气”的石屋,仿佛是一座微型小村,形似仙宫,是传说中神仙聚会之地。大地构造单支浙东南褶皱带。受到地质构造和新构造的抬升影响基底由前泥盆纪变质岩系组成,到中生代被后原,陆相火山岩系所覆盖。其中穿插着中生代燕山期的侵入岩,以酸性岩为主。
在此一侧石壁上有一口“小龙泉”,似一口十多公分的碗,俗称“圣水碗”。终年盛水,不枯不溢,多取多涌,不取不涌,是游人必尝的甘泉。登仙坛,观云海,望日出,看佛光,环顾林海,洋洋大观,每日红日西沉,苍烟暮霭之时,石披金装,灿然生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