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残荷听雨 于 2015-12-23 22:03 编辑
0 `5 Z4 ]3 }3 }( d. V
$ @/ T% d5 ?) P8 {0 D 采风廿八都 达新华 廿八都,我又来了! 抖落一身风尘,带着心中的虔诚,与来自闽浙赣皖的文友们一道,来再读您的文化,寻找历史的遗痕…… 我居住的闽北县城离您很近很近,虽地分两省,可横垣两省的仙霞古道把我们连在了一起。那千百年来往返于海上丝绸之路“陆上运输线”上的“浦城担”或“江山担”的特称,表达了同一种含义。更何况浦城县城有“江山街”, 廿八都镇有“浦城人”。 有多少次,我曾来到这里,看望你这三省边界、大山深处的千年古镇。古道上金戈铁马的硝烟早已散去,古老的集镇也没有商贾如云,更寻觅不到当年进京、入闽的仕宦举子和古道西风廋马上的行吟诗人。我在古街上流连,在马头墙边寻觅,想象着近两千年来这边境古镇的情景:战火烽烟、刀光剑影;仕宦往来,商贾如云;酒肆歌台上五花八门的乡音此起彼伏,还有那寄托乡愁的丝竹声和铜锣糕的叫卖声…… 啊,廿八都!你是仙霞古道上最繁华的驿站,你是南北物资的重要集散地。丝绸、陶瓷、茶叶、香菇、闽笋、土纸……从大运河、钱塘江、鄱阳湖、闽江……来到这里汇集,或北上中原, 或南下闽海……你用博大的胸怀包容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方言的来客,你用伸展的双臂,播撒下海丝之路的万千花雨…… 然而,我第一次看到您时,您刚经历了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你是那样的衰败、破旧、伤痕累累:曾经传道授业的孔庙大门紧锁;破败的断墙残垣下荒草萋萋;一座座精美的古建筑象贫病的老人在夕阳下呻吟;凝结着古代无数工匠心血的木雕砖雕满目苍痍…… 那时,您只能在守望中衰老,在守望中悲泣……您用无声的语言,向人们诉说着两千年来商道驿站上“去时如流水,来时若连云”的繁华;诉说着先辈们从未停息的奋斗和努力…… 保护古迹,就是抢救历史、抢救文化。一个成熟的城镇,不能割断历史。而您——廿八都古镇,就是这仙霞古道上两千年商贸与兵事、历史与文脉的佐证。 所幸的是, 江山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出发,对仙霞古道沿线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修复,浙江省委、省政府还将你们列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主要项目。 应该感谢当年冒着风险保护你的公社领导和群众。是他们巧妙的采用黄泥、石灰涂抹的方法,将你精致的木雕、砖雕隐藏保护,躲过了那场浩劫,保住了名镇的原有风貌。他们的功绩理当载入史册! 还应感谢江山市文化、旅游界的贤达之士,早在本世纪初,他们就着手描画抢救仙霞古道沿线历史文化的蓝图。我的一位文友蔡恭先生(作家,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和他的同仁们,担负起古道沿线历史文化资料的调查和申遗材料的编写。暑去寒来,几经论证,终于编写成3万多文字和丰富图片资料的《古道沧桑——海上丝绸之路》的画册和申遗材料。时任江山市副市长何蔚萍女士(作家、浙江省作家协会理事 )亲为此书作序。 在几年前的一次江山市召开的仙霞古道申遗研讨会上,我见到了蔡恭先生,他将此书赠送与我。读后,我为此书详尽的史料和美仑美奂的文采所折服。同时也被这位女市长诗一样的序文所感动。 廿八都,你是有幸的!有如此一批敬业奉献和热爱家乡的领导人和文化人,你何愁不浴火重生! 今天,我再次走进你的怀抱,行走在碧水潺潺、杨柳依依的枫溪廊桥上,行走在被踩踏得精光油亮的青石板和鹅卵石铺成的古街中,品味着这扑面而来的千年古镇的优雅气息……怎能不诗情勃发,如醉如痴? 建筑是无声的音乐、凝固的历史,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作为民居,你是如此的集中而完整。你融浙式、皖式、赣式和闽北、客家风格于一炉,你是浙西南明清古建筑群和街区风貌的典型,你是江南传统村镇和集镇生活的“活标本”。你是捉摸不透的谜,是“遗落在苍莽大山里的梦”,是 一首吟唱“飞地文化”的歌。古色古香的木排门店铺、气势恢弘的殿阁庙宇、鳞次栉比的马头墙,精美绝伦的砖雕、木雕……别具一格,古韵犹存。一声声乡音,一曲曲山歌,一个个礼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纷飞飘扬着独有的风情!还有那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公共食堂、“文革”赛诗墙、毛主席语录和漫画标语……啊,廿八都!直至今日,你几乎完整地保留了历史的胎记。 在农展馆的水碓房,我看到了廿八都先辈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场景。 在销售“西砚”的小屋,我闻到了墨香阵阵 。还有那建筑宏伟精致、无可媲美的供奉文昌帝和魁星的两座文昌阁、以及梁、枋、藻井间留下的各种彩绘、柱子间雕刻的意韵深长的联句。我看到了廿八都先民勤劳俭朴、崇尚礼教的耕读之风、渔樵之乐、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拳拳赤心! 是那里传来“得得……”的马蹄声,是那里击起“咚咚……”的堂鼓声?是那里吹响进军的号角?是仙霞关的快马急报?是浙闽枫岭营沙场点兵?是抗日将士激越的喊杀声?一座威严的枫岭营,激起了人们对千百年仙霞、枫岭等关隘古战场的追忆,透过历史的烟尘,我看到了追击叛军的韩世忠、康亲王……,看到了守卫仙霞关的郑成功、率太平军翻越仙霞岭的石达开……展望眼前的仙霞关,我还看到了国军105师将士血战仙霞关的情景,是他们以血肉之躯浴血奋战十天十夜,打败日寇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保卫了廿八都你这历史文化名镇 还有古城浦城。 在姜守全旧宅,我仿佛走进了国难深重的民国时代,走进抗日的烽火硝烟。在这被僻为戴笠和军统女特工纪念馆的姜家大院,我感受到戴笠和军统女特工们亦红亦黑、亦清亦浊的精神之魂。看到了被称为“军统七姐妹花”的中国远征军中的七名女译电员在被日军追击,突围无望时,砸毁电台,拉响手雷,奋身跳崖,以身殉国的情景。看到了她们慷慨悲壮的民族之魂!…… 啊,廿八都!你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我国惟一一个有百个以上姓氏的移民古镇。你是经过漫长岁月碰撞、交流、融合而逐渐形成的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移民小社会”。你的居民,大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商旅和守军的后裔。你100多个姓氏,源远流长,你13种方言,都是乡音。历史形成的移民现象,使古镇的民风民俗极具个性,使古镇的故事更加扑朔迷离。著名作家汪浙成说:“没有比廿八都更让人捉摸不透的古镇了,它像个谜,存在于蛮荒苍莽的大山里。” 夕阳斜照在你的粉墙黛瓦上,熠熠生辉。但在你的每条街巷上,依然是游人如织。游客接待中心前的停车场上,仍不时有旅游大巴缓缓驶进。他们都是从上海、杭州、及周边省市到此领略你的风采的。在镇北的古廊桥上,我极目四顾,远处田园、青山、蓝天, 还有与古镇隔水相望的充满现代气息的新镇,京台高速、205国道从你身边穿过。在这里,古朴典雅的千年古镇与标新立异的现代建筑交相呼应、共生共荣,无缝对接。共同展示着你的古典风韵和现代文明。 返程时,我捎上了你的特产—铜锣糕和西砚,还有猕猴桃和板栗。我的相机装满了你的风采,装满了历史的记忆。 登上旅游大巴,我们依依不舍地向你告别,我默默地对你说:“廿八都,我还会来的”! ! ]7 q' A9 g; _. x! G
: P* @& y3 j7 d.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