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芳源 于 2014-2-14 14:28 编辑 : A* a- d9 l; f1 ]* [/ s9 x, y
- Y$ ^0 F; q2 r9 i6 u1 W
南浦书院 蒋 仁 南浦书院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知县吴镛将设在越王山麓的越山道院划出一半创办南浦书院。初建时,中为文昌楼,楼下正中为堂,供奉武帝。左右两厢为斋舍,下为回厅,厅外偏右为读书长廊,前后分列书舍18间,为童生肄业之所;又其外为仪门、大门。楼后转南为炼丹井,循石级北上有浣花塘,中有小石桥,通月华亭;渡小石桥以上为讲堂,内奉宋理学十三子神位。堂右称时术斋,为院长起居处。斋右有唤鹤亭,堂后墙外即铁笛岩。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署县事王调元重修。清嘉庆八年(1803年)署县事黄恬增修,时任书院主讲梁章钜(福建长乐人,后为两江总督,著名文学家),在《城西祝翁捐充书院经费碑记》称:“尝综吾闽数十州邑,书院之盛者,必以南浦,次鳌峰”,当时其规模为全省之冠。清咸丰八年(1858年),因战乱损失严重,拆毁过半,旋尽倾圮,仅存头门。清同治六年(1867年),曾事小修,至清光绪十年(1884年)署县事何澂倡捐在文昌楼故址建讲堂,堂左右斋舍4间,堂前为回廊,南北各辟大门,堂后为厅,厅前隔以疏棂,左右各辟一门,左为前廊,右边门外耳舍3间为厨房、浴室。讲堂之左建理学十三子祠,达天楼之右建书舍3楹。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知县熊汝梅捐廉在接天楼之左址建书舍,于达天楼之上下增建两栋,上栋中为堂,左右斋舍各4间,下栋中亦为堂,左右斋舍各两间,再右为厨房、浴室,两栋共18间。又在越王山正中建大门,上嵌“南浦书院”石额,门内建亭,左右筑短垣,墙内有芙蓉池,池中建桥亭,左右池植荷花、养鱼。 南浦书院景色幽美,荷池花红,锦鳞游泳,沼旁乔木森森,石洞幽窈,近峰拥抱,远岫回环。 书院经费,由富绅捐赠,计有田租额1479石46斗,房屋32座,年收房租553两70千文银。藏书130余部1500多本,每年购书费为制钱40千文。清光绪间知县吕渭英等捐款购书,并带头捐赠武英殿聚珍版《钦定二十四史》《十三经注疏》《福建通志》《佩文韵府》等共85种。 南浦书院自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创建以来,至清光绪三十一年(905年)共132年间培养出大批人才。废科举后,南浦书院改为全县第一所城东两等小学堂。民国期间,因战争频繁,其学堂常被军队占用。20世纪40年代,改为县参议会办公驻地和开办简易师范学校。解放后至今为县教师进修学校。 附言:经修复的南浦院讲堂上,横枋四个字不是蒋介石写的,不可再误传。 : x! w6 v* y5 o5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