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芳源 于 2014-2-7 15:48 编辑 . Q( B" j7 T- [, ?
" j! ?" V! P( U- c9 q9 U江淹在浦城的丹山碧水情 蒋 仁 江淹,距今1536年前的南朝元徽(474——477年)间,贬来吴兴(今浦城)当县令,对浦城的丹山碧水有深厚情缘。他是闽北提出碧水丹山第一人。 “梦笔生花”“江郎才尽”是对江淹前半生与后半生传说性的概括,也是对人生旅途如何把握的启示。 江淹,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出身于官宦之家,书香门第。父康之,任过南沙令,雅有才思。江淹13岁丧父而孤,家境寒微,靠采樵养母。他天姿聪颖,博览群书,爱奇尚异,深沉有远识,仰慕司马相如、梁鸿之为人。年届弱冠,入王府教授始安王刘子贞读五经,曾一度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从此开始他的政治生涯。建平王刘景素慕其才华,召为幕僚,随往兖州(治所今山东曲阜)。泰始二年(466年)因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书呈建平王申明原委获释。重获器重,随建平王到京口(今江苏镇江)任镇军参军、领南东海郡丞。 元徽元年(473年),新帝刘昱登极,年少缺德,朝野怨声沸腾,次年,王室宗支酝酿内讧,刘景素与心腹日夜密谋举事。江淹知道祸机将发,从容进谏并赋诗十五首,劝其放弃举事,建平王不予采纳。惧淹泄露其阴谋,即告诉吏部,黜贬江淹为建安吴兴(今浦城)令。 江淹自“弱冠至而立”之年,是仕途坎坷的10年。来吴兴上任,正值30岁,是人生最珍贵年华,血气方刚,却仕途跌落。从王府的亲信贬到山区小县为令,来吴兴满腹愁绪。庆幸踏上风光秀丽的吴兴古邑,便深入基层,与百姓接触,又获得大自然的丰富营养,被碧水丹山与珍木灵草所陶冶,有孤山道人为友,胸襟豁然开朗,文思如涌,故能写出许多辞藻华丽的诗文。在吴兴三年,是他文学创作鼎盛时期。精华的诗文是贬任吴兴期间写出来的,著名的赋有《恨赋》《别赋》《赤虹赋》《青苔赋》《待罪江南思归赋》,杂词有《构象台》《访道经》《镜论语》《悦曲池》《爱远山》,诗有《渡泉峤出诸山之顶》《迁阳亭》《游黄蘗山》,颂有《邑中草木颂十五首》等等。这些诗赋有关浦城的主要突出如下三个方面。 (一)赞美 “碧水丹山” 《赤虹赋》是在九石山下写的。《赤虹赋》序言;东南峤外,爰有九石之山,乃红壁十里,青崿百仞,苔滑临水,石险带溪……又忆昔登炉峰上,手接白云;今行九石下,亲弄绛蜺。二奇难再,感而作赋曰: …… 文中的“东南峤外”,所指的“峤”是泉山,又名福罗山,耸立于闽浙交界的边境上。山顶有泉,一入建溪,一入钱塘江。山体周围由百多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组成。《汉书·朱买臣传》:“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即此处。山中一条古道,称泉山古道,隋唐以前闽人进出吴越,大多走这条道。江淹来吴兴上任,即从此入闽,经浙江龙游,转处州辖地遂昌县,翻越海拔1100余米的柘岭(又名苏州岭)下至县城。江淹的《渡泉峤出诸山之顶》诗云:岑崟蔽日月,左右信艰哉!万壑共驰骛,百谷争往来。鹰隼既厉翼,蛟鱼亦曝鳃。崩壁迭枕卧,崭石屡盘回。伏波未能凿,楼船不敢开。百年积流水,千里生青苔。行行讵半景,余马以长怀。南方天炎火,魂兮可归来。 其诗把泉山之险峻,山势之雄伟,描绘得淋漓尽致。 浦城地连武夷,是武夷山脉与仙霞山脉之交汇处,两个山脉有不同的地貌。武夷山脉是丹霞地貌,仙霞山脉是花冈岩地貌。九石山是武夷山支脉,故是丹霞地貌。江淹《赤虹赋》所说的“碧水丹山”,是对武夷山水特色的精辟概括。199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武夷文化丛书》第一篇《名人赞名山》“江淹是最早发出赞美碧水丹山的人”。 (二)流连“闽越旧境” 江淹,踏进吴兴这块闽越国故土,联系到自己遭贬的不幸,有许多感慨。在《迁阳亭》和《游黄蘗山》诗中都有表露。 《迁阳亭》诗云: 揽泪访亭侯,兹地乃闽城。万古通汉使,千载连吴兵。瑶涧敻崭崒,铜山郁纵横。 方水堆金雘,圆岸伏丹琼。下视雄虹照,俯看彩霞明。桂枝空命折,烟气坐自惊。 剑径羞前检,岷山惭旧名。依我从霜露,仆御复孤征。楚客心命绝,一愿闻越声。 迁阳,在吴兴县北15公里,今仙阳镇驻地,地处渔梁山南。渔梁山是闽赣分水界山,南入闽江,北入信江。山南属阳,北属阴。山南面的村民迁住一起形成集镇,故名迁阳,北宋有道人在镇的东面油果山修道炼丹,死后帝封“冲应真人”,即所谓仙人所居,其镇改名仙阳,“仙”与“迁”谐音。 诗的开头四句“揽泪访亭侯,兹地乃闽城。万古通汉使,千载连吴兵”。吴兴,是汉封闽越国的辖地,其重要的王城—汉阳城,关系闽越存亡的泉山屏障,都在其境内。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攻闽越,“越衍侯吴阳以其邑七百人反,攻越军于汉阳”,闽越国亡,其关键一战即发生于此地。是继《史记》以后肯定闽越王城在浦城的第一人。中间六句,赞赏这里的自然风光,有美玉一样山石,清澈的涧水,远远望去有高而尖的山岳,近的有似江苏徐州铜山一样的郁郁纵横的山峰。流水方折如玉,圆折如珠,雄虹照,彩霞明。蜀地剑阁之径,岷山之险也不及此地。最后四句,是他自已的感叹。“揽泪访亭侯”是对建平王将是与闽越王余善同样下场的惋惜。 迁阳亭的亭,不是凉亭的“亭”,而是行政建制之名称。是秦汉时代县以下的一种行政机构,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亭侯,是爵位,东汉制,列侯功大者食于县,小者食于乡。 另一首《游黄蘗山》诗: 长望竟何极?闽云连越边。南州饶奇怪,赤县多灵仙。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 阳岫照鸾采,阴溪喷龙泉。残兀千代木,廧崒万古烟。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 秦皇慕隐沦,汉武愿长年。皆负雄豪威,弃剑为名山。况我葵藿志,松木横眼前。 所若同远好,临风载悠然。 黄蘗山与黄柏山是同音同义词。黄蘗山浦城有二,一在县北与浙江的交界山,其下有毕岭,通往江山的古道;一在县境中部,位于今仙阳镇境内,名黄柏山,距县城西北约18公里。《江文通集》注:“《一统志》曰黄蘗山在吴兴府城西南三十五里,为江淹赋诗之所”。由此可见,江淹《游黄蘗山》即黄柏山,其距离记载相同,不过方位西北与西南之误。 黄柏山,由海拔1470米的腾云尖、1390米的鹅公嘴、900余米的百丈山等三座山峰组成。海拔900米以上的山顶系草甸土,苍岩,碎石裸露,散布着稀拉的古松,其松龄长,树矮,节密,有着绵亘万亩的野生草场,是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场所。山的中部连片数万亩竹海,山涧有百余米高的瀑布,称“百丈龙湫”。腾云尖常年有雾而得名。鹅公嘴形似鹅公,耸立天际。 诗的首两句“长望竟何极?闽云连越边”。站在山巅,一望无际,只见闽境的白云连着浙江的边界。接下来两句,赞美南州(即中国南方)有很多过去未见到或者很少见到的景物,中华大地确实多“灵仙”。遥远望去金峰山、金斗山比这里低,阳光照不到;铜钵山(1534米)、石龙山(1165米)与此一样接近天际。接下来八句,太阳照到山岫,鸾鸟可辨别出其爪,太阳照不到的山涧喷出瀑布龙泉;突兀的山顶上,有千年古木,似墙壁一样山峰,环绕着久不消失的云雾。鸟啼丹壁,猿啸青崖。秦始皇想过隐居安闲的日子,汉武帝要求长生不老,皆是空有雄豪威名,怎么不放下争斗的手中权力?似此山一样过着安闲的日子。最后四句,是江淹自我的感叹,况且我有葵藿之志,如能“同远好”,那可就“临风载悠然”了。 (三)钟情“珍木灵草” 江淹,由江苏平原来到山高林密的吴兴,涉足山原、林海,除赞扬丹山碧水之优美外,亦甚钟情于“珍木灵草”,故写下《邑中草木颂十五首》并序: 仆一命之微,遭万代之幸。不能镌心励骨,以报所事。擢翼骧首,自至丹梯。爰乃恭承嘉惠,守职闽中。且仆生人之乐,久已尽矣。所爱,两株树、十茎草之间耳。今所凿处,前峻山以蔽日,后幽晦以多阻。饥猿搜索,石濑戋戋。庭中有故池,水常决,虽无鱼梁钓台,处处可坐,而叶饶冬荣,花有夏色,兹赤县之东南乎?何其奇异也?结茎吐秀,数千余类。心所怜者,十有五族焉。各为一颂,以写劳魂。 十五首颂是:《金荆》《相思》《豫章》《栟榈(即棕)》《杉》《柽(即河柳)》《杨梅》《山桃》《山中石榴》《木莲》《石上菖蒲》《黄连》《薯蓣》《杜若》《藿香》。 他《江文通集·自序》中,“为建安吴兴令。地在东南峤外,闽越之旧境也。有碧水丹珍木灵草,皆淹平生所至爱,不觉行路之远矣。山中无事,与道书为偶,乃悠然独往,或日夕忘归。放浪之际,颇著文章自娱”,“梦笔生花”的传说由此而来。 “山中”即孤山,位于县城西郊,在平畴田畈中间凸起一个山包,因名。山中古木参天,周边艳阳高照,而孤山霞雾霭霭,形似一个银球。其西有西岩山,形似狮,两山相对,恰似雄狮戏球;孤山东侧有二村,称上岚、下岚;山西南有深水潭,称凫浴潭,鸟到潭中沐浴后,回飞孤山林中,故山中鸟语花香。山的东侧田畈中古有陨石3块,形似墨、笔、砚,这是自然景观与江淹常入山中与道为友,华章频出,故有了“江淹入山忘归,留宿孤山,夜梦郭璞、张景阳相赠彩笔与锦,嗣后文思如涌,”的传说。山因此更名为梦笔山。 “江郎才尽”是江淹离开吴兴后半生的事。 元徽四年(476年)刘景素举事失败被杀。次年,江淹任满回到京都。因世事纷乱,在家赋闲1年,不交当轴之士。元徽五年(477年)刘昱被杀,刘准登极,萧道成辅政。建元元年(479年)萧道成称齐高帝,江淹诏入宫中,官位步步上升,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御史中丞等职。入梁后,一直地位显赫。62岁卒。一生历仕宋、齐、梁3朝11帝,皆受器重。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 江淹一生著作共20万言,编为《前集》和《后集》,明胡之骥编《江文通集汇注》说明中谈到此集是他的《前集》,《后集》早已散佚。好的诗文,多在35岁以前所作,他的代表作《恨赋》《别赋》是他早年不得志的思想情绪的写照。入齐高帝宫中为幕僚后,长期为帝起草章、表、诏、诰之类文书,高官厚禄,听不到百姓心声。当他仕履得意,想到“人生当适性为乐,安能精意苦力,求身后之名”之时,就难写出佳作来,也就有晚年任宣城太守时泊禅灵寺和冶亭两次梦见“张景阳和郭璞要回锦和笔”的故事。也就有“江郎才尽”之后语。 9 R# c$ u1 t) w+ A9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