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472|回复: 17

[原创] 九牧村是九牧林的发祥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3 14: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
九牧村是九牧林的发祥地
蒋  仁
     九牧村位于福建省最北部,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今浦城县九牧镇驻地。相传有户姓林人家,生九子皆官至州牧,因名九牧村。由于现今九牧村姓林的又很少,故九牧林声誉中外,而九牧村是九牧林的发祥地却鲜为人知。
    为解开这个谜底,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编修《浦城县志》时进行调查,在盘亭乡盘亭村一户林氏家中见到一部《林氏宗谱》(1946年续修),其中有宋淳熙六年(1179年)知建康(新安)朱嘉撰《林氏世系总记》中“……时号阙下林披,生九子,……藻公廷试赋《合浦还珠》称旨擢进士及第,为闽破天荒;蕴辟蜀推官,值刘辟之乱,捐躯不屈,忠义炳然。兄弟九人俱拜官司牧,封披为三州刺使,此九牧之所由名也。举闽州凡称林氏皆披公后也……”这篇文章谈到九牧名称之来历。
又据此谱《梨岭登云记》载,,“侍御藻公,登第后归度梨岭,赋诗有序云:唐贞元(785—805年),摄提岁清源郡,登贤能之,书余伯仲四人与焉。时跻北岭,列名巨石,誓曰:彼鹄彼鹄,睨在于坚,取乃心坚,得而获福。二三子其速,一之年季,弟蕴,以明经中;二之年伯兄苇,以明经;七年、十二年余与弟荐,先后以词赋擢进士;后昆弟旋轸归庆,心阅忘险,虽有策马肩舆之艰,拖舟悬渡之阻,易如也。乃税驾危桥,开怀放怀,曩日之出也。相戒而坚志,固取达今之人也。相劝以适,愿固惬抱伊,昔题桥,我今誓岭获乃同揆,夫何渐哉!聊以书形于短章,诗曰:兄弟九人来应举,不穿杨叶不言归。而今各折一枝桂,还向关边认石矶 。”
该记作者喦谨按:“吾家九牧为入闽破天荒进士,昔为莆举进士为欧阳詹始,于今证之吾九牧公始。今郡详乡贤……宋时三尚书,我朝崇璧为状元,恒简为探花,其余达官显宦,不可胜记,皆梨岭之所倡云,时征予书此,敕诸祠壁,期待子孙之意盛矣”。这篇文章点明梨岭是九牧林家立誓言之处,是九牧林发祥之地。
再从此谱:“明弘治元年(1488年)《九牧铺记》所载:“国子监丞、林大猷子,道过九牧铺而感焉。求镇远知府、同邑周瑛,梁石书之。建宁知府、上海刘玙、廷贵通判、余杭龚琛、天球碑之,命族人子、云南按察副使俊记曰:郑有乡、荀有里,九牧名自九牧,谁之云者,见素子”。
同谱《林氏九牧图记》载:“林披于天宝十一年(753年)擢明经第,由临汀令,累迁苏州别驾、太子詹事。披生九子:长子苇,端州刺使;次子藻,唐贞元七年(791年)进士,江陵刺使;三子着,唐贞元六年(790年)明经第,横州刺使;四子荐,唐贞元十二年(796年)进士,韶州刺使;五子晔,通州刺使;六子蕴,唐贞元四年(788)明经第,邵州刺使:七子蒙,循州刺使;八子迈,雷州刺使;九子蔇,福唐刺使。清光绪《续修浦城县志》卷四十一,唐林藻《折桂岭》诗云:曾向岭头题姓字,不穿杨叶不言归。弟兄各折一枝桂,还向岭头联影飞。梨岭在九牧村北两公里处,山宜种梨而得名。自林藻在此题诗后,更名“折桂岭”,含“瞻宫折桂”之意。明洪武(13681398)间,岭腰建五显庙,故此岭又名五显岭。自隋唐以来,仙霞岭路开通后,九牧即是入闽主要通道,是福建的北大门。明代浦城知县张鹏举在岭凹建梨关,为入闽第一关。据据民国35年(1946年)续修《林氏宗谱》中《梨岭登云记》《九牧铺记》《九牧图记》等三篇文章可以证实,九牧村是“九牧林氏家族”的发祥地,梨岭是林家子弟立过誓言之处,是妈祖文化的渊源。妈祖是林蕴的后裔,林愿的女儿,本名默娘,奉为水上保护神。浦城人对妈祖文化有很深影响。浦城境内有19座妈祖庙,分布在闽江流域和信江流域两岸11乡镇19个村庄。福州设在浦城的三山会馆、浦城设在福州的浦城会馆和设在杭州的纸业公所(会馆)皆供奉妈祖神。

6 V2 O7 F6 v0 q8 F* ~+ T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6: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
谢谢诸位提供重要资料。本文《九牧村是九牧林的发祥地》是根据《林氏家谱》所记载的三篇文章和《浦城县志》记载林藻折桂诗,曾在九牧村立过誓言。立誓言之处至今仍称高步亭村。这些史料仅供参考。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5: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来自 广东东莞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5: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厦门
{: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来自 湖北鄂州
{:soso_e1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 15: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泉州
{:soso__3409329614010722382_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0: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

' J& x5 ?5 |. k3 u6 ^.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4 11: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南平
本帖最后由 半山 于 2014-1-14 14:26 编辑 ) @6 |9 t* R' h4 F' e8 Q8 n
& V: x# }# v# i1 Q- h+ E% p
转----. Y) n6 G4 l' b4 b2 i  P) s1 G
 入闽林氏第15世林万宠(林茂一支),字圣功,唐开元八年明经及第,天宝十一年(752年)任饶州剌史,至德三年(758年)迁高平太守。他有三个儿子:长子林韬为唐朝谏议大夫。他发展了阙下一脉的林姓,被尊为“阙下林家”始祖。三子林昌为唐朝兵部司马。他的儿子林萍迁居漳浦,开发龙溪;后,又有后裔迁台湾(迁台湾的称为“雾洋林家”)。林昌被尊为“游洋林家”始祖。二儿子林披一支最旺。林披天质聪明,喜欢读书,而且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十五岁时就能手抄六经百家子史千余种,又善锺、王书法。唐天宝十一年仅20岁,以明经擢第授建州将乐县令,后任惠州剌史、临汀令、苏州别驾、太子詹事,赐紫金鱼袋,上柱国。他有九个儿子,先后擢升刺史(世称九牧)。关于这“九牧林”,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江西道监察御史前礼科给事中陈道潜在撰写“林氏九牧图记”时,是这样说的:“考之吾莆九牧林氏,适生其时,蔼蔼多贤,古今罕有焉。当时有林披者,天宝十一年(擢明经第,由临汀令累迁苏州别驾、太子詹事。披生九子,曰:苇、藻、著、荐 、晔 、蕴、蒙、迈、蔇。苇为端州刺史。藻元贞七年进士,由容州支使累迁江陵府使。著贞元六年明经擢第,终横州刺史。荐贞元十二年进士,由郊社令累迁韶州刺史。晔 由景州司马迁通州刺史。蕴贞元四年明经擢第,复应贤良方正科,累迁邵州刺史。蒙由孟陵主簿,累迁循州刺史。迈雷州刺史。蔇由明经擢第,授福唐刺史。吁亦盛矣。夫以九子俱贤,又各为州牧,求之于古,诚为罕见。”可以说,“九牧”的后裔衍播了整个福建省。“九牧林家”尊林披为始祖。 : T/ J; S0 P) l, r$ p6 F( W

) [/ _" ^. v; s) V$ v  ?
! E0 `; K% J4 E; j* L" u6 a
3 ], M0 A7 I+ y1 t3 W: }0 \. K1 u0 N  `
* R& m1 b, U5 s3 n' J) j"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4 11: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南平
本帖最后由 半山 于 2014-1-14 14:31 编辑
$ o3 e& `+ F5 N- q7 A) i1 ~
+ v9 m0 B; j; l/ \转原文地址:宋九牧与唐九牧作者:林氏源流文献引用$ @) a' a$ x7 I

- M" L, X' ?( X$ o4 X宋九牧:
/ k9 p, E$ S2 f! ~) I( Z
/ V  h3 U" ]1 e5 P        闽林主流派的始祖林禄晋代开闽。林禄于东晋明帝泰宁三年(325)奉敕镇守晋安郡,举家迁居晋安(今福州),卒于永和十年(354),墓葬温陵九龙岗(惠安县涂岭),为闽林一世祖。传至闽林十五世,万宠生子有三,曰韬(攒)、披、昌,分为“阙下”、“九牧”、游洋“雾峰”三大支派。长子林韬(攒)为唐朝谏议大夫,他发展了阙下一脉的林姓,被尊为“阙下林家”始祖。三子林昌为唐朝兵部司马,他的儿子林萍迁居漳浦,开发龙溪;后有后裔迁台湾(迁台湾的称为“雾峰林家”)。林昌被尊为“游洋林家”始祖。% ?* {3 r5 n+ C& e9 r8 V
1 \1 f% {' m( U) t9 t; k1 u
       阙下林:由林韬(攒)开基的阙下林氏,北宋末年,其八世孙林杞,生子九人,皆为知州,被称为"宋九牧"。谱载,林攒生三子:延鲁、延吉、延宾。林延鲁生林彝谏。林彝谏生五子:惟恭、惟正、惟肃、惟乾、惟宁。林惟正生林智吉。林智吉生林渥。林渥生七子:林放、林僖、林侗、林召、林先、林及、林尔。林及生三子:林杞、林朴、林植。林杞为林攒八世孙,生九子:景渊、景祜、景默、景辉、景大、景元、景贞、景亨、景瑞。
) P+ q0 z% x' K3 Z  t据《泉州府志》,林杞,字卿材,南安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知康、雅、泰、淄四州,所任皆有德政。林杞所生九子皆为知州,史称"宋九牧"。长子林景渊,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中进士,知惠州。次子林景韦占,曾任泗州知州。三子林景默,曾任寿州知州。四子林景辉,曾任瓜州知州。五子林景大,曾任徐州知州。六子林景元,曾任邳州知州。七子林景贞,曾任宿州知州。八子林景亨,曾任华州知州。九子林景瑞,曾任常州知州。林景渊七世孙林发旺,在南宋理宗年间由大田迁入安溪柏叶,形成安溪柏叶林氏,奉林景渊为一世祖。林景渊九世孙林则祖迁居广东揭阳,形成揭阳林氏。
  U/ I  ~! \. Q4 ~6 S$ u3 n+ S. s9 d

. V' \+ F" B, [, N0 G唐九牧:5 ]4 N8 w( G0 m( ^

& [5 K6 u0 `. Z; d/ X5 z       九牧派林披唐天宝十一年(752)仅20岁,以明经擢第授建州将乐县令,后任惠州剌史、临汀令、苏州别驾、太子詹事。他有九个儿子,先后擢升刺史(世称九牧)。林苇兄弟九人死后合葬于莆田兴化城西尊贤里福平山之原,既今枫林积翠庵后。" V; y9 O2 Z# S9 L, ~! T7 ]
0 s) P: X+ g/ p9 R, b" m
长房林苇,唐建中初年(780年)明经及第,授朝议大夫,后迁西平太守、端州刺史。生三子:恕、应(前埭祖)、惠(出承林藻)。/ H$ P. ~5 C) K+ K+ `: K6 J, }# Q
次房林藻,唐贞元七年(791年)登尹枢榜进士,为闽中破天荒第一人。其嗣子林惠的后裔散居莆田、仙游、福州、长乐、连江、福宁(霞浦)、泉州、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厦门、漳州、龙岩和广东省潮州、梅县。
3 @4 v. U3 S0 R+ Z三房林著,唐贞元六年(790年)明经及第,授归州巴东令,后迁任邕州经略推官、横州刺史。其子林患,居横州。* {, K. r% f( D2 {1 ]: S
四房林荐,唐贞元十二年(796年),登陆贅榜进士,初授衢州文学、守郊社令,后迁任北阳县令、韶州刺史。生二子:凭、总(为石亭始祖)。
9 @. b! a2 c/ y3 N9 i3 j5 C+ O五房林晔,由明经擢第,授沧州、景州司马,赐绯金鱼袋,后迁任通州刺史。有二子:悫(前街始祖)、志(双石、坑边始祖)。
, }9 S3 Q# L1 A$ g, g- Y六房林蕴,唐贞元四年(788年)明经及第,入蜀为四川节度使刘辟推官。元和元年(806年)授予礼部员外郎,后又迁任邵州刺史。其子林愿为莆田竹屿、东井、马院、后田坑和惠安南埔、永春埔头、龙岩上杭、江西吉安、广东诸派始祖。+ [( o6 ^+ v" ]* r6 U  j0 i+ s. e
七房林蒙,由林荐奏授孟陵主簿,迁任金吾卫长史、桐州刺史,终于循州刺史。其子林孙为闽县始祖。后裔分迁闽县、尤溪、福清、永福、德化等地。; ~" C2 R2 z" \. K- n
八房林迈,以经明擢第,授循州兴宁县主簿、同州长史,后迁任商州刺史、雷州刺史,累迁给事中。生子林愈,为福建长乐林氏始祖,闽县、龙溪都有分支。林愈生五子:林有滋、林有慎、林有嵩、林简言、林以贤。长子林有滋居于长乐,次子林有慎居于安溪,三子林有嵩居于广东雷州,四子林简言居于福清,五子林以贤居于诏安。
' V0 i9 r! Z' @' ^$ |九房林蔇,贞元年间(785~805年)明经及第,初授京兆参军、春秋博士,后升任福唐刺史。他有二子:长子林恩,次子林思(为仙游、长泰始祖)。) A$ S1 |1 v( ]
. O  Z* ?1 \* u" I

! B0 Y' j2 a' m( F) f: E$ W& o9 I7 ~5 c9 y$ j( |6 j* @
                                                                                                                         来源  林氏宋九牧与唐九牧 - 兴化府
3 S& b' m: r7 d' O$ F, d/ p- B  T/ j" }9 p/ l7 o  v; |" v% u

& A2 Q# s3 H+ x- v2 K
& w% W( Q, c3 O; z+ @- t: j4 q
+ T; x1 t2 D) e6 Q/ z  C+ H" s
/ c+ A9 O& F4 K+ c' K4 q
8 H$ w+ V; p1 T. S
6 B& D! J4 u0 `8 ?8 V  X6 O    ----浦城九牧非林披的出生地和兴起发生的地方,也不是宋九牧的发源地,九牧只是林姓居住的人比较多,可能把林氏的堂号作为现在地方名。个见,呈供蒋老师参考。谢谢!
, g4 d1 Q( r4 J: [' ^& V; z3 y' V
  W; a  F, I4 Z/ l; K5 T- K
0 K3 A5 [3 N  k5 `/ _* u! ]$ }" p4 z1 q$ x

9 h# m5 d: }. _+ P/ w
+ X. g; C0 U! j9 h; [9 j$ R1 ~; a0 j+ K$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4 13: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厦门
芳源 发表于 2014-1-14 10:01
1 @# x( q4 q& p# b: D谢谢。。
) r( B. r  z6 g& o: M
不客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4 21: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莆田
来赏学习!问候!{: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4 21: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
{:soso_e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3: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南平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6 15: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福州
{:soso_e129:}{:soso_e1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4 10:09: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江苏
九牧文化无发掘,九牧文化无建设,仙霞岭闽浙一对比即可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免责声明|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599-2842928邮箱:675062596@qq.com|广告服务|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浦城论坛 ( 闽ICP备12022352号-7 闽网安备35072202010019 )

GMT+8, 2025-11-6 11: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