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严寒,不知不觉今天已是农历11月末,明天我们就进入腊月了。
由于腌制的食品已被证明对人体健康不太友善,所以现今“腊味”越来越淡,这也算得上是人类向科学养生迈出的一大步。然而,这似乎并没影响人们对“腊月”的“无限向往”。不信?翻翻报纸,保不准“腊八粥”的“香气”就会把你熏得人仰马翻。
“闻”着媒体上各式各样“正宗”的“腊八粥”,我的思维竟开起小差:难道“腊八”这天就是“粥的盛会”?当然不是!那现代人为什么偏对“腊八粥”如此青睐呢?思来想去,觉得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在通俗文化、快餐文化大流行的背景下,人们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审美注意力发生了重大转移,“腊八”风俗中的“大事”和“小事”发生了有趣的逆转,滚烫溢香的“腊八粥”才能跟现代人的生活产生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腊八粥”才是“腊八”的“时尚标签”,我们只要喝了“腊八粥”,就算没数典忘祖。
其实,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腊”在《说文》中为“冬至后三戌日”,那一天的主轴大戏是“祭祀百神、企求平安”。在佛教未传入国门以前,“腊”与狩猎有关。司马迁在《秦本记》中说:“惠文王十二年初腊”,《正义》里就明白无误地告诉后人“腊”与“猎”之间的联系,书中谓“十二月猎日也。秦文王始效中国,为之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这一点,从“腊”的读音有一种与“猎”相近上也可以佐证,至少说明“腊”与“猎”的关系比较暧昧。 在汉代,“腊八”这天的活动颇多,但没有“腊八粥”的记载。杨恽《报孙会家书》曰:“腊尽春初,田家作苦,岁时优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汉代民间的“腊八”更比不上宫廷。《东观汉纪》谓:“腊日诏赐羊。”因此,有人认为,喝“腊八粥”是从唐朝开始的。《唐书·历志》曰:“永昌元年十一年改元载初,用周正,以十二月为腊月。”据说当时受佛教影响,佛教以农历十二月八日为佛祖生日,“腊会”(喝粥的集会)就在唐朝出现了并呈火爆之势。确切记录“腊八粥”的是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十二月初八日,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由此可见,到了宋朝,喝腊八粥已成普遍现象。 也许是《东京梦华录》这本书“分量”太重或孟元老“名气”太大的缘故,宋代记录的“腊八”其他风俗却很难流行。如《荆梦岁时记》中说:“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以逐疫。”这说明,当时的“腊八”这天的活动祭祀神灵固然为主,但也还含驱疫求平安的内涵,而喝掺入药材等煮的“腊八粥”只不过是驱除疫病这项活动中的一个项目…… 基于此,我粗浅地认为,“腊八”这个节日可能从宋朝开始就被误解了。“腊八”活动的主题应该是祭祀、祈福、驱疫、求平安,这也反映了古人在科技、信息等非常落后的状态下顽强生存、生活的一种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