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半山 于 2013-8-6 06:33 编辑
- p! {: ~) r8 i( ?
- l0 k8 |8 a4 c- F# g5 q 了---可探讨的韵,古为平,今为仄,再加上一多义词,往往很难辨别清楚。廖兄没有标新韵,就要按古韵《词林正韵》押韵来,按现代的拼音想当然,呵呵,可能会失之偏颇。{:soso_e181:}7 J+ I4 x. [3 c5 H7 P) Y
-------------------------------------------------------------------------------------------------------------------------------------------------
5 h) D- G9 c, ]" s1 O《词林正韵》:# I7 k6 k, S! M6 ?! l
+ K8 O( r- ^. G: K: g0 c第八部平声:二萧三肴四豪通用6 }4 a' Z; }2 u, |9 \3 p
( y3 ]% S, N [. e
【二萧】萧箫挑貂刁凋雕迢条髫调[调和]蜩枭浇聊辽寥撩寮僚尧宵消霄绡销超朝潮嚣骄娇蕉焦椒饶硝烧[焚烧]遥徭摇谣瑶韶昭招镳瓢苗猫腰桥乔娆妖飘逍潇鸮骁祧鹪鹩缭獠嘹夭[夭夭]幺邀要[要求]姚樵谯憔标飚嫖漂[漂浮]剽佻龆苕岧噍哓跷侥了魈峣描钊轺桡铫鹞翘枵侨窑礁) Z+ }( h# l: D3 X3 _
【三肴】肴巢交郊茅嘲钞包胶苞梢姣庖匏坳敲胞抛蛟崤?鞘抄蝥咆哮凹淆教[使也]跑艄捎爻咬铙茭炮[炮制]泡鲛刨抓$ m+ m6 R0 S; F/ A. n
【四豪】豪劳毫操[操持]髦绦刀萄猱褒桃糟旄袍挠[巧韵同]蒿涛皋号[号呼]陶鳌曹遭羔糕高搔毛艘滔骚韬缫膏牢醪逃濠壕饕洮淘叨啕篙熬遨翱嗷臊嗥尻鏖螯獒敖牦漕嘈槽掏唠涝捞痨芼0 e# v1 ]$ g6 J$ t
$ l6 `% L+ V. L---------------------------------------------------------------------------------------------------------------------------------------------------
0 I7 \% I" P" L9 y
% h4 k+ o, O! g 韵书是中国古代按韵编排的 字典。记录了每一个字的意义之余,还用 反切记录了它的读音。韵书和 韵表不同之处,在于韵表依照一个既定的格式,把字按着 音、 韵、 调来排列。 最初,韵书编纂的目的是为文学创作,方便诗人依韵写诗。但是,韵书也能起到字典的作用:可以按照字的读音查询其意义。" W0 r, [( _" q- o$ o3 R9 n' e: w
6 `. v: |7 \( F, |2 g$ k
官方韵书历史7 ~% ~$ g6 U; I6 ^2 O4 {4 j* `
中国最早的韵书是三国时期 李登编著的《声类》。晋代 吕静编著有《韵集》,《 魏书·江式传》载:“晋吕静仿品登之法作《韵集》五卷,宫商角征羽各为一篇。”。但此二书皆早佚。 官方韵书胎于 唐代, 孙愐修 隋代陆法言之《 切韵》,改为《 唐韵》。 王仁昫之《 刊谬补缺切韵》也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较《唐韵》更早。但孙愐曾利用朝廷扩大《 唐韵》之影响,故《 唐韵》虽为孙愐私著,命名却带官方性质,为当时押韵之标准。《唐韵》有206个韵,其中定某些韵可同用,故实仅112个韵。孙愐《唐韵》之后还有一种《广唐韵》 [1][2]。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 1008年) 陈彭年等人奉诏,据更早之《切韵》、《唐韵》等韵书修成《 大宋重修广韵》,即《广韵》。此亦使《广韵》成为中国古代首部由官方主修之韵书。 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 1037年),即《广韵》颁行后29年, 宋祁、 郑戬给仁宗上书,批《 广韵》多用旧文,“繁省失当,有误科试”。另据 王应麟《 玉海》记载, 贾昌朝亦同时上书批评宋真宗景德年间编之《 韵略》为“多无训释,疑混声、重叠字, 举人误用”。故仁宗令由 丁度等人重修此二部韵书。结果景祐四年当年即完成《 礼部韵略》,二年后于宝元二年(公元 1039年)完成《 集韵》。《集韵》为《广韵》之修订本,而《礼部韵略》则为《韵略》之修订本。因《礼部韵略》于收字及字之注释方面皆为科举应试考虑,较《广韵》、《集韵》都简略,故称作《韵略》。又因其为当时科举考试用之官韵,而官韵从 唐代开元以来就由主管考试的礼部颁行,所以叫《礼部韵略》。《广韵》《集韵》《礼部韵略》又将某几个韵同用,虽仍有206个韵,但合并可同用之韵后仅剩108个韵。 金代平水书籍(即山西平水地方管理图书印刷之官员) 王文郁作《 新刊韵略》并旧韵为106个韵,后来 刘渊刻书刊行新的壬子新刊《 礼部韵略》共107韵(此书已佚,仅能从元初 黄公绍、 熊忠的《 古今韵会举要》一书了解到一些概况)。与宋仁宗景祐四年发布之206韵之科举考试用官韵《礼部韵略》不同,新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和王文郁的106韵的平水《 新刊韵略》是一致的。106韵和107韵之区别只在于上声“拯”、“迥”二部合并与否。元初 阴时夫著《 韵府群玉》定名106韵的版本为“平水韵”。 明代以后文人则沿用106韵。 如非格律诗,词依《 词林正韵》押韵, 散曲则依《 中原音韵》押韵。 & M' }9 A$ O/ ?0 s/ E* e9 A& G" E& S% E
O( S8 J* a2 p% N0 ~
------------------------------------------------------------------------------------------------------------------------------------
/ B& i: a7 I8 P 《 词林正韵》,清人戈载编纂的一部词韵书,书分三卷,分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一共是十九个韵部。这是词的创作一般所应遵守的 韵书。其 韵比《 平水韵》宽,至 南宋及以后,词韵有了一些变化,但经编订, 清后词的写作用韵开始得到规范,《词林正韵》由于各种优势,成为主要的词的韵书。 该书的编辑思想,戈载曾说是:“取古人之名词参酌而审定”,所以可知他的分部,实际上是依据前人作词用韵的情况归纳而来的。这种归纳出于创作实际,所以为时人、后人所接受,《词林正韵》也成了长短句创作中的基本手册。 8 ]9 [# @0 X- z, K
# I. }2 D% f* @;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