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72|回复: 13

[原创] 浦城堪称理学名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5 13: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南平
本帖最后由 芳源 于 2015-4-2 16:16 编辑
/ L7 i6 x3 z! g' p9 M  V( h% J1 R
/ T5 M9 _/ J8 I3 ]9 r8 W0 g& D) n" e
                        浦城堪称理学名邦
                                                                          蒋    仁
        浦城,宋代有13个理学家,清乾隆间在县城东隅仙楼山麓、南浦书院东侧与书院同时建有理学十三子祠(即今县教师进修学校原址),以供奉这13位理学家。13位理学人物中,有5位是朱熹前辈,即章望之、练  绘、黄 锾、萧 顗、潘 殖,有7人是朱立熹学生即詹体仁、杨与立、杨 骧、杨道夫、杨若海、张彦清、叶文炳,朱熹学生詹体仁的门生真德秀称为私淑朱熹弟子。
       章望之,生活在宋仁宗时代,宋庆历(1041—1048年)间,理学处于萌芽时期。庆历五年(1045年)朝廷启用理学前驱学者胡瑗、孙复、石介为国子监直讲。章望之生活在这个时期,与伯父同住京城,理学先驱的言行和伯父的为人对他产生很大影响。《宋史》载:“章望之字表民,福建浦城人,少孤。宗孟轲言性善,排荀卿、杨雄、韩愈、李翱之说,著《救性》7篇;欧阳修论魏、梁为正统,望之以为非,著《明统》3篇;江南人李觏著《礼论》谓仁、义、智、信、乐、刑、政皆出于礼,望之订其说,著《礼论》一篇。其议论多有过人者”。望之著作颇丰,有诗歌、杂文数百篇,集成30卷。章望之为浦城宋代13个理学家中的第一人。
        练,字质夫,于宋大观三年(1109年)进士,浮沉州县,不慕荣禄,专心研究学问。程颢、程颐兄弟,创立洛学。练绘赴洛阳拜程颐为师。与杨时常有书信切磋理学。杨时信中说:“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知万物皆备于我,则虽行止疾除间,有尧舜之道存焉!世人余不自己求之,以质夫之笃志强学,因其所进勉而卒之,无难矣”!从这些书信中可看出练绘与杨时感情甚厚,对理学研究同宗一脉。
黄  锾,字用和。宋政和五年(1115年)中进士,官为工部曹,从师杨时,深得器重。宋靖康初(1126年),李纲宣抚河东聘他为幕僚。宋绍兴六年(1136年),召入诸王宫任教授。后经人推荐,升任监察御史。由于得到理学熏陶,为仕途奠定了基础。他在监察御史任上曾首陈七事:定圣心、正朝廷、裕民力、振纪纲、整风俗、严武备、图远效。这些建议深得皇帝采纳并获嘉奖。他任御史十余月,在位风节凛然,“非尧舜之道,不陈于王前”,天下诵其直。著有《奏议杂著》《论语类》《观唐史》《笃论》共20余卷。
       潘  殖,字子醇,自号浩然子,是一位研究理学学者。宋建炎(1127—1130年)进士,累调真州(治所今江苏仪征)推官,初学王氏之学,后悟其非,乃以克己为学,至忘寝食,久之有得,著有《忘筌书》8卷、《理性书》9篇。刘勉之、胡宪、刘子翚皆喜其书。子翚跋其后,极称其得学《易》门户于《易》之《复》。殖又尝画观象、元契二图,大抵以背景回光为主,与《忘筌书》《理性书》并行于世”。
         萧  顗,字子庄,天资朴实。从学杨时,与李郁、陈渊、罗从彦为同门学友,学问大有长进。他对学生讲学,“士之所志,舍仁义所为哉!仁必欲熟,义必欲精。仁熟,则造次颠沛有所不违;义精,则利用安身而德崇矣”!晚年举官清流县主簿。
        朱熹第一个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朱松,朱松最早的理学老师是浦城萧顗。宋政和八年(1118年)朱松中进士后,闻闽中名人辈出,到闽北建州、南平等地走访,获悉浦城仙阳萧顗从学杨时归来,遂来浦城仙阳拜萧顗为师。宋绍兴七年(1137年)朱松赴京任职,因当时朝廷值多事之秋,便将妻子刘氏和7岁儿子朱熹,寄居浦城仙阳老师萧顗家。次年请塾师教朱熹,开始接受正规的儒家六经教育。初授《孝经》,8岁的朱熹一读便通,心领神会,他拿起笔在《孝经》书上题字:“不若是,非人也”。(《朱熹行状》)儒家忠孝节义的圣训就在年小的朱熹心灵深处扎下了根。宋绍兴八年(1138年),朱熹开始读《孟子》很快就迷上这本书,9岁的学童已经立志发奋想做“圣人”。他后来回忆起自己最初读《孟子》时的感受说:“孔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八九岁时读《孟子》能够如此深刻领会,以为学,当如此做工夫,当时便有这个意思。只是未知得如何做工夫,自后更不肯休。朱熹9岁以后离开浦城,随父入京都。‚
        詹体仁(1143-1206年),字元善。宋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初任浮梁尉,经宰相梁克家推荐入朝,升太常寺丞,后为司农少卿等职。《宋史》称“体仁颖迈特立,博极群书。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主。为文明畅,悉根诸理。周必大当国,体仁尝疏荐二十余人,皆当世名士。郡人真德秀从其游,尝问居官莅民之法,体仁曰:‘尽心、平心而已。尽心、则无愧,平心、则无偏。’世服其确论云”。著有《象数总义》《历学启蒙》等。
        杨与立,字子权,浦城船山下人。少年笃学,研究理蕴。宋隆兴元年(1163年)朱熹在武夷讲学,他与族兄杨骧、族弟杨道夫、侄杨若海,同往武夷拜师求学。与立归来后,又在船山结庐读书,故称船山先生。宋绍熙四年(1193年)进士,知遂昌县,后定居浙江兰溪。浙江慕名向他求学的人逐日增多,被誉称“金华四先生”之一的何基,隐居在故里盘溪,潜心研究学问,获悉与立知遂昌县,曾多次登门切磋论道。金华的王柏也多次向与立求学。王柏曾说过:“就正于船山,始识伊洛渊源”。此后,何基与王柏在金华聚众讲学,使闽学北传,形成“金华学派”。与立著有《壬子问答》《朱子语略》共20卷。
       杨道夫,字仲思。从朱熹学得“公仁”二字之意义,懂得公属理,仁属人,克己复礼不容一毫之私,否则就不是公。亲亲仁民而无一物之不爱,否则就不是仁了。道夫《己酉问答》及其子若海和族兄杨骧《己酉甲寅问答》在《朱子文集》《婺源朱子门人考》《朱子语略》等书均有载录。
       张彦清(1155—1218年),字叔澄。宋绍熙元年(1190年)进士,任光泽县主簿时,与朱熹的朋友隐居光泽的李吕,研究理学,造诣日深。宋庆元二年(1196年),彦清被派往福州试士,这时理学被斥为“伪学”,同事提出的策问及士子的对答都符合斥责理学的意图,唯有彦清一人坚持不同观点,力排众议。后调任安福县丞(今江西安福县),该县有一处水坝被豪强所侵害,稻田多次未能获得收成。彦清请府郡支持修复,半年时间,亲自往来泥泞中为百姓解除旱涸之忧。后改知临川丞、汀州丞,知庆元县,几处任上均亲审案件,平反不少冤假错案。真德秀称他学问以“孝、友、忠、信为根本,以廉洁、劲挺为质干”。他虽为官日久,而家庭寒素。
        叶文炳(1150—1216年),字晦叔,浦城叶家山人。在家时曾几次致书请教朱熹。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进士,授晋江主簿,到任时,又向朱熹请教如何为官临民,朱熹详细地告诉他。文炳牢记朱熹教诲。常与同僚部属说:“贪自多欲始,尚侈始小官”,“清心寡欲,正本清源乃吾儒功用也”。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身体力行,在任上处理讼案拒绝贿赂,不迁就公卿贵族请托,他说:“狱事至重,当顾理,是非不敢徇上官喜怒”。平生清廉自律。
        真德秀(1178~1235年),是南宋一位著名的政治家、理学家。他是朱熹再传弟子,称私淑朱熹。青少年时代,从师朱熹学生、邑人詹体仁,深得理学真传。德秀从政30年,历任学士院权直、军器少监、工部侍郎、礼部侍郎、江东转运副使,知泉州、隆兴、潭州、福州4地5任(泉州两任)。其间,因正直敢言,得罪权贵,于宝庆元年(1225年)落职,赋闲故里,著书立说,研究理学。至绍定五年(1232年)才被起用,官至户部尚书,参知政事。德秀宦海生涯在南宋中期,适值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贿赂公行,熏染成风,恬不知怪”。他见闻阅历,深有感慨。他的廉政学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施仁政结民心;二是勉“四事”去“十害”;三是崇尚风教。
德秀一生以弘扬理学为己任。他对理学最大的贡献是确定理学的正宗地位,以致影响尔后学术思想的发展达五六百年之久。南宋庆元(1195—1200年)间,权臣韩侂胄把理学打成“伪学”,史称“庆元党禁”,宣布朱熹为“伪学”之魁,朱熹门生有的遭迫害,有的怕受株连离去,其时真德秀不为时论所动。宋开禧三年(1207年)韩侂胄被杀,次年,德秀升为博士,即上疏宁宗皇帝,奏疏指出:“自韩侂胄专政,以‘伪学’压忠言,今宜褒崇名节,示好尚”。后来他又以经筵侍读身份,讲明理学治国之道,说动君王,使“党禁”逐渐得以松弛,提高理学的学术地位。
       德秀一生理学著作甚多,尤以《大学衍义》最著。此书费时十年完成。端平元年(1234年)四月,从知福州任上召入京师。德秀为《大学衍义》能在晋京时献给皇帝作定本,不顾跋涉疲劳,在旅途中虽中暑,坚持服药取汗,挥毫不停。十月初二日将撰成的《大学衍义》共43卷,列纲分目共23帙,具表呈献御览。宋理宗看过表章,极为重视。次日,召德秀到后宫宣讲。理宗听后,甚赞此书,说“《衍义》一书,备人君之轨范焉”!第三日宣德秀入宫逐章进读,升德秀为户部尚书。次年三月,升为参知政事兼侍读。此书被历代君王视为圭璧,理学得以成为正宗地位。元武宗说:“治天下此(《大学衍义》)一书足矣”;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新殿落成,令大臣将《大学衍义》全文写于两庑墙壁上以备朝夕省览”;清乾隆二年(1737年),御制《大学衍义》跋中写道:“西山之后……所谓集书之大成,而标入道之程式也,近似修身,远及治国,引古证今”。
        德秀也受到世人推崇。卒后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文忠。宋嘉熙三年(1239年)配祀朱熹,明正统二年(1437年)从祀孔庙,明成化三年(1467年)追封“浦城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御赐“力明正学”匾额。真德秀著作,据《浦城县志》记载,有《大学衍义》43卷,《四书集编》26卷,《文章正宗》20卷,《文章正宗·续》20卷,《政经》1卷,《心经》1卷,《读书记》61卷,《西山文集》55卷,《卫生歌》《年谱》《端平庙议》《献忠集》《江东救荒录》《清源杂志》《星沙集》《复卦说》各1卷,《书说精议》3卷,《唐书考疑》《唐诗考疑》《经筵讲义》《翰林词草》《谕僚属文》《谕俗文》《社仓本末》各1卷,《西山真文忠公文集》183卷,共428卷。此外,传世墨迹有《与王周卿手简》。
         杨骧、杨若海缺史料记载。。
        浦城堪称理学名邦,是因有四大特点,其一,研究理学时间早。章望之研究理学是在宋仁宗年代。与此同时号称“海滨四先生”(陈襄、陈烈、周希孟、郑穆)共同宣扬“理学尽性”的道学思想。“倡道闽中”之一的陈襄,首先在浦城创建学宫,授徒讲学。章望之研究理学和陈襄“倡道闽中”,比杨时于宋元祐八年(1093年)“立雪程门,载道南归”早半个世纪,是浦城开理学入闽之先河。其二,朱熹父朱松,所求教理学第一位老师是浦城萧顗 。朱熹是在浦城仙阳请师启蒙,也是在浦城最早立下做“圣人”的决心。其三,“庆元党禁”间,真德秀“力明正学”,为朱熹平反,将理学推到统治地位达五六百年之久。其四,浦城研究、传播理学历代相承。研究理学,浦城历代学子颇有成就,据清光绪《续修浦城县志》载,理学除十三子外,尚有宋代:章康和刘翔,通诸经,尤注意《易》的研究,著有《易卦辞》《经进易解》10卷(翰林洪迈为之作序);郭慎,留意邵雍象数之学,著有《易春秋》按图布卦计二万八千言,厘为20卷。明代:黄福参与编纂《五经四书大全》及《性理大全》,吴中立著有《易诠古本》《学庸大旨》《论格物》。清代:杨谦吉著有《四书训蒙析义》,徐珂著有《四书句读音义》等。清末以后,研究理学处于停顿。1985年秋,浦城籍30多人在浦城发出倡议书,获得各地学者赞同。同年冬,在建阳考亭成立闽北闽学研究会,与会30人中有10位是浦城籍人,推选正副会长5人中,浦城籍3人,会长、常务副会长、正副秘书长皆浦城籍人担任。1986年成立闽北闽学研究会浦城县分会(后改为浦城县闽学研究会)至今,近30年来均坚持闽学研究活动。1987年12月,在厦门大学召开的朱子学国际学会议期间,闽北3位与会代表发起成立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3个发起人中有2个是浦城籍人。1988年6月25日在武夷宾馆成立朱熹研究中心,浦城籍有2人出任副理事长(1人兼秘书长),2人为理事;3人为朱熹学术委员会委员(1人兼副秘书长)。福建省闽学研究会成立后,浦城籍有2人被聘为顾问。
        浦城研究闽学的同仁,还为闽北闽学研究会编辑刊行《闽北历史人物》,点校出版真德秀《大学衍义》,为朱熹纪念馆布馆,撰写闽学学术论文多篇。浦城举办过多次朱熹、真德秀学术会议。浦城研究闽学的同仁多次参加国内、国际朱子学术研讨活动。

; F9 B; I- |$ z! \(笔者:福建省闽学研究会顾问,武夷朱熹研究中心3个发起人之一,闽北闽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浦城县闽学研究会首届会长、后为顾问,武夷文化研究院3届19年研究员。主要论文有《朱熹学术在闽北产生的条件》(与余奎元合撰)入编《朱熹与中国文化》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浦城开理学入闽之先河研究与传播》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等等。6 a, k. A5 u- L+ Q6 a) k' v

1 h2 W3 |  S3 d+ k4 ]6 H
发表于 2015-3-25 14: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
支持  好好研究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5 14: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上海 来自 上海
{:soso_e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5 18: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三明
赏读好帖,获益多多!问候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5 20: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厦门
{:soso_e1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6 07: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南平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6 08: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南平
有没有出版书籍呀
6 D* S, B! ?. g# d8 Y) p: g没有看到浦城书籍- X& ^% R. Y2 _5 f; h, Z1 H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11: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南平
谢谢欣赏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6 11: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来自 北京
进修学院在哪里?
$ O, k6 `' }5 y1 [! A我觉得小时候好像去过,听说那里是老师进修的地方,但是不敢走进看,只记得风景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 16: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南平
县教师进修学校在仙楼山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 16: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来自 浙江温州
{:soso_e1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3 13: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南平
芳源就是蒋老呀,大唐小李向您问好。{:soso_e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3 08: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4 22: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福建福州
蒋主任,你好,你这文章很好,真德秀文化研究会给您收藏了。
. x6 V( H  E* w2 I7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免责声明|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599-2842928邮箱:675062596@qq.com|广告服务|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浦城论坛 ( 闽ICP备12022352号-7 闽网安备35072202010019 )

GMT+8, 2024-4-28 22: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