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牛过后街”俗语的来历 蒋 仁 立春,是全年24个农事节气中的第一个。立春即表示春天已到,各种农事都要开始准备。在封建统治时代,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都认为自然界各种现象都是天上神灵所主宰,在立春日这一天都要举行迎“春牛”活动,即所谓迎接“春天之神”,以祈保一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据清光绪《续修浦城县志》记载,浦城县每年立春日的迎“春牛”活动都很隆重。在上年冬至过后,第一个辰日即着手请手艺高的木匠师傅制作“春牛”,制好安放在县城东门外(即位于东方)宜(迎)春亭里。“春牛”的制造很讲究,要用桑柘木作骨架,身高4尺(寓意四时),长3.6尺(寓意360日),身长8尺(寓意八节),尾长1.2尺(寓意12个月)。牛鞭用柳枝制成,长2.4尺(寓意24个节气)。牛的各个部位颜色按是年天干地支所属而漆成颜色,头、角、耳用天干定色,如是年天干是甲乙属木用青色,丙丁属火用红色,戊己属土用黄色,庚辛属金用白色,壬癸属水用黑色。牛身按是年地支定色,如是年地支是亥子年属水用黑色,寅卯年属木用青色,巳午年属火用红色,申酉年属金用白色,辰戌丑未年属土用黄色。牛蹄、尾、肚按纳音定色。所谓纳音即古乐十二律,每律有宫、商、角、征、羽五音,合六十音。以六十甲子相配合,按金、木、水、火、土之序旋商为宫,如甲子年立春属金,用白色,余仿此类推。笼头构索以立春日天干为笼头色,构用桑柘木,索以立春日分为孟仲季日,如遇寅、申、巳、亥为孟日、用麻绳;如遇子、午、卯、酉为仲日,用苎绳;如遇辰、戌、丑、未为季日,用丝绳。芒神选一少年化装,其服装、腰带、发髻均有规定,按五行相生相克而定,如立春子日属水,衣服应取土克水,故用黄色;腰带取木克土,用青色;发髻按立春日,按五行而定,立春如属金日,平梳两髻在耳前;如属木日,平梳两髻在耳后;如属水日,平梳两髻,右髻在耳后,左髻在耳前;如属火日,平梳两髻,左髻在耳后,右髻在耳前;如属土日,平梳两髻在顶,直上。裤、鞋以立春纳音为法均有要求。 立春前一日,知县率僚属穿戴整齐,列队到宜春亭,对“春牛”鞠躬礼拜后,再把“春牛”迎到县衙门内安放。立春日清晨,摆好祭品,知县率僚属再度向“春牛”行鞠躬礼拜。早饭后,即上街游行,各官员穿整齐制服,手执彩仗分列两行,知县擂鼓,芒神牵着牛绳,4个汉子扛着“春牛”上街游行。 游行队伍次序是:“春牛”扛着在前,芒神一手执牛绳、一手执牛鞭随行牛身旁,两排官员居中,知县坐着轿子殿后,队伍甚是庄严热烈。队伍从衙门出发,经衙前街、市心街、前街、司前、下横街,转后街、棋盘街、道观街,至龙潭门出城焚化。立春这天家家户户门前摆香案、供品。迎“春牛”队伍经过门口时,燃放鞭炮。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挤街塞巷,十分热闹。没有赶上看迎“春牛”场面的,“春牛过后街”感到遗憾。因为“春牛”过了后街,即送到龙潭门外焚化,看不到迎“春牛”的盛况了。 迎“春牛”习俗,民国初期尚有沿袭,而后逐渐消失。然而“春牛过后街”的俗语仍在流传,几乎人人会讲。如因某事失去机会,而感到惋惜,后悔已太迟,即所谓“春牛过后街”了!至今成为告诫人们珍惜机会的警语。 & ?4 t3 |* R# ]- x. n- ~ x+ m4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