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家拳落户浦城传源初探 蒋 仁 岩岭头,位于县境西部永兴镇内,系岩岭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海拔440米,东为莲塘镇东山村,西为永兴镇前墩村,耸立在绵山山脉北南走向的山脊上。该村百余户人家,有支祖传的武术队伍。据1988年调查,坚持练武的有200余人。全村绝大部分姓姜,原规定武术限于传姜姓不传外姓,传男不传女,直到1980年始破旧规,方收外姓为徒。 岩岭头村的武术项目,有拳术、棍术、单刀、双锏、镋、钯、盾、钩镰枪、笔架叉(铁尺)等,尤其是棍术有独特风格和特点。其风格特点体现在一个“快”字,出手如雷打电闪,接手如变魔术,移动灵活多变。春节期间及冬闲时期,有应邀到外村表演,俗称“打狮灯”。20世纪80年代初,应邀到县城灯光球场表演,获得观众赞扬。 1981年福建省武术协会委员鄢武与县体委联合进行调查考察,鉴定为系明代抗倭英雄俞大猷拳术(称俞派拳术)。俞大猷(1504—1580年),字志辅,福建晋江人。关于他的拳术为何传到岩岭村?为何只传姜姓不传别姓?何时何人传入等问题,笔者曾三次到过岩岭村,访问过年长的人,采访过武术队的教练和主要武术成员,但他们都说不清楚。 武术传入岩岭头村有两种可能,一是姜姓先祖带来的,一代代流传至今。姜姓先祖于明代从山东迁入浦城。俞家拳为何传给姜姓,姜姓与俞大猷又有什么关系?没有见到文字记载。二是从历史资料分析,是否与吴郡有关?吴郡曾与镇将俞某相处,俞某是不是俞大猷后裔?是否俞派拳术的继承人由此传入浦城? 吴郡,字云士,出生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祖籍安徽凤阳人,祖父吴高,明末任京卫指挥使。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城,郡父吴贵及家人7口被杀。时年8岁的吴郡由老仆带走出逃,避居福建浦城的西乡黄溪洲村。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吴郡仗剑从军,随靖海将军施琅进攻澎湖列岛立大功,加封佐都督衔,实授山西大同镇标游击,曾从镇将俞某出猎,累官升为浙江水师都督。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吴郡卒,葬故里前墩村路边,故里人皆称之“吴都墓”(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吴郡子兴业,随父入武,官任把总,年50岁奉母回故里养老,优游林下30年,80岁卒。 从上述资料试想,吴郡父子出身于武将世家,久居岩岭头山脚下的黄溪洲村,其父子曾在闽南沿海任职,吴郡与镇将俞某有交往,有可能受俞大猷的拳派影响,得到真传,在故里得到继承。
& l0 _8 j& s! B5 Y&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