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2-7-12 17: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来自 江西赣州
陈仰登(1864~1941) 字莱峰,浦城石陂叶村人,清附贡生。在家开馆授徒。民国6年(1917)捐资500余银元,在叶村创办毓秀小学,自任校长,兼授课程,并动员邻村儿童免费入学,赠送课本。是年被聘为县志编zuǎn委员和禁烟委员。数年后,又捐百亩田产为办学经费,将毓秀小学改设为私立叶村第一高等小学校,获国民政府内政部三等金质奖章、教育部奖状。
祝焕波(1868~1936) 字东孙,晚号蹇叟,浦城城关人。酷爱经史,雅好吟咏,喜书法、篆刻,小篆有秦汉风格。曾被保举为县学训导。“戊戌变法”后,研究新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县办商务分会,被推选为筹备委员。民国元年(1912)极力倡剪发,创立放足会,协办去毒支社及育婴、义仓诸公益事业。乡人讼事求他与县知事说情,深夜赠白银400两,却而不受。是年被选为福建省临时参议会议员,被荐任为连城县知事。不久辞职回乡,主编《建报》。其报议论锋凌,触怒当局,被迫停刊。民国25年在家病故。
胡子明 湖北天门县人,清末举人。民国3年(1914)率灾民200余人到浦城,借住下沙村,得到浦城当地的救济。灾民打伤下沙郑老七等3兄弟,两个凶手被乡绅扣留。胡子明求给郑家医伤的甘文孔代为说情,愿付医药费。经甘调解,凶手放还,药费免收。浦城纯朴民风给胡子明留下良好印象。次年,子明奉派到浦城知县事。当时浦城赌风盛行,他便服私访,查出赌徒分别给以处理。一天深夜,他带一小吏到水南新街,访一农户萝卜被窃,生活无着。回县衙后,派差役传谕全城,次日清晨南门头香泉店提价收购萝卜,并派衙役参与收购,对卖萝卜的人一一盘查并核对产地,终于查出窃萝卜的人,原系一赌徒。因输钱为贼。从萝卜案查出赌博团伙,对为首的从重处理,轻犯教育释放。又一次在城内天长社庙内见一群青年“丢三漫”赌博,经查询这些人因缺钱买农具,想在赌博场中侥幸获得资金。子明立即拿出60块银元,每人分给两元,劝他们回家生产,如有再犯加重处罚。由是赌博风逐渐销声。子明很重视教育,民国5年支持和赞助李迪hú首创浦城私立初级中学,每月捐俸约5块银元,自兼义务国文教员。是年,袁世凯称洪宪帝,他在明伦堂供奉起“皇帝万岁”牌位。接到福建都督李厚基捐银助国令。他亲赴水北桥亭找乡绅吴士秀,劝他捐银1万元。同年6月闽北爆发讨袁护国军起义。6日政和县宣告起义独立。9日政和护国军领导人王贵祥和赵文魁到浦城,联系民间秘密团体洪家会数人策动当地驻军起义,筹划招募人员,决定同月13日浦城宣布独立。次日,王、赵带武装数名进入县衙,胡子明被扣留县堂,要他提供军饷,胡推给商会支付。县商会一面允借军饷6000元,一面密电建宁统带,请率部救援,再则策动依附起义军的县警备队倒戈。王、赵两人获悉,当夜带随从10余人撤离浦城。同月13日胡子明将洪家会首领李达章、欧阳春、朱崇吉3人以“通匪嫌疑”罪名逮捕。次日中午王、赵率200名武装突然袭击浦城。胡子明下令关闭城门,派兵参加防守,亲自来回督战,相持一天一夜。16日建宁府援兵几十名赶到,起义军伤亡数人,被俘10多名,后被杀害。护国军退去,这次起义被镇压。
胡子明到职翌年就在县署大堂中道竖板为“戒石亭”,背面大书“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16字以此自警。在任期间,组织各方人士70余人编zuǎn《浦城县志》,但未付梓。严禁吸鸦片烟,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富绅李某,吸烟被查获,令其项插烟枪游街示众。在任3年,经邑人挽留,延长1年半,民国8年9月15日离任。
徐履峻(1897~1928) 字蓬山,化名崇德,崇安大埠头村人。历任中共崇安特别支部书记和中共崇安县委书记,福建省委候补委员。民国16年(1927)9月到浦城岱后建立中共崇安特支浦城岱后办事处,兼任办事处书记。随后在岱后三将军庙召开崇浦边区30多人的代表会,会议确定成立边区农民协会和以造纸工人为主的工会。领导工人举行为加工资、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罢工斗争。同年冬在岱后培养并发展10名共产党员,建立起浦城第一个共产党支部。次年3月12日,崇安县城举行“蜡烛会”(即一年一度的贸易大集市)。徐履峻决定组织崇安的东乡、北乡和浦城的西乡以及崇安安少亮和浦城王德有两支农民队伍,携带土枪、土炮进城武装示威。由于组织不严密,走漏风声,国民党崇安县政府准备镇压。徐履峻得到情报,迅即将走到半路的队伍阻回,避免损失。第二天,国民党崇安县政府即以“阴谋暴乱”为名宣布解散农民协会,派出军警四处搜捕农会领导人和共产党员。同年4月,中共福建省委指示:“闽北党要加快步伐,组织农民暴动,以配合闽西和全国的斗争”。徐履峻决定用民众会名称代替农民协会,作为暴动的基层组织。浦城各村农民协会即改为民众会。接着,崇安东、西、北近百个村庄和浦城西部20多个村庄请铁匠锻造武器。仅崇安北乡和浦城西乡就置有土炮500门、土枪近千支。民众会会员开展秘密练武活动。徐履峻决定在同年7月1日以崇安际下为中心,以安少亮带领的1000余名农民为先锋,发起总暴动。由于安少亮动摇,暴动日期推迟,中心移到崇安北乡和浦城西部地区。徐履峻到浦城岱后三将军庙召开会议,重新部署暴动前的准备工作。同年9月28日,徐履峻领导的以崇安上梅为中心的暴动,取得胜利。10月1日,在上梅召开各地民众代表会,到会有3000~4000人,浦城有500多人参加。会上宣布成立民众局,作为领导武装机构。履峻自任局长,并宣布暴动纲领。几天内浦城西部纵横百里的暴动区域揭竿而起。同年10月15日,徐履峻部署1000多人袭击浦城驻山下民团部,缴获步枪10支,取得胜利。国民党当局大为震惊,派出卢兴邦部1个团和浦城吴鼎年民团共1000余人分4路围攻崇浦起义区。徐履峻率领崇安东路民众队员打退多次进攻,缴枪20多支,但北路防线被突破,直趋上梅。履峻在民众局指挥战斗,弹尽牺牲。
张笃初(1897~1932) 浦城九牧村人,出身贫苦。民国19年(1930)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历任排长、连长。民国21年淞沪“一`二八”战役中编入“敢死队”,他身捆炸药包炸日本坦克阵亡。国民政府军政部授予烈士称号。
伍弟奴(1907~1932) 松溪花桥乡香林寺人。民国17年(1928)9月参加崇安民众队的暴动后,于次年6月19日领导松溪路下桥17个民众队员暴动,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同年8月率7名战士袭击浦城水北街民团团长家,缴获手枪1支。后率部队转移到浦城与浙江交界的圳边一带活动。民众会会员发展到1000多人,武装有300多人枪。随着队伍壮大,崇安红军五十五团任命伍第奴为连长,下编3个排。民国20年5月成立路下桥苏维埃政府,宣布48个村庄为红色割据,其中浦城有水尾坵、蓬尾、大塘源、顶前、莫上等18个村庄。这些村庄,农民不交租、不缴税、不纳粮,与国民党政府相持2年。次年6月,弟奴率部300多人,在同登山黄塘与大刀会激战时,身负重伤。事后到崇安团部求援,途经浦城石陂南岸时,被大刀会徒捕获,用棉被裹身浇煤油烧死。
李金泉(?~1932) 江西弋阳人,任闽北红军独立团副团长兼参谋长。民国21年(1932)9月同团长黄立贵、政治委员薛子正率部队协同方志敏率领的红十军强攻浦城。同月20日,在攻城战斗中,李金泉身先士卒,带头强登城垣,中弹牺牲。
宗孟平(?~1935) 上海宝山县人,出身工人。历任上海西南区共产主义青年团书记、红军挺进师组织科长兼地方工作科长。民国24年(1935)5月任浙西南特委书记。同年5月率部队在龙泉茶ào岭与国民党五十二师激战获胜后,转战到浦城、遂昌的交界地活动,夜宿浦城忠信际下横源坑,遭地主武装袭击,中弹牺牲。
欧阳道(?~1936) 民国24年(1935)3月他随粟裕、刘英率领的红军挺进师,转战闽北和浙西南。历任挺进师政治委员会委员、师政治部保卫局驻五纵队特派员。同年5月中共浙西南特委成立,任特委委员,坚持在闽浙边境进行革命活动。9月率部到浦城,与洪家云、李重才领导的红军二纵队会师,开展游击战争。在浦城毛洋的金竹岗遭国民党军袭击,失足坠悬崖殉难。
洪家云(1909~1936) 江西永新人。民国23年(1934)在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二营任政治委员时,途经浦城,驻古楼休整,奉命率2个连约150人,护送伤病员和战利品到崇安坑口。回到古楼时,主力已北上,追赶至江山受国民党军和洪水阻截,折回浦城,组成红三团,家云任政委,在浦城边境坚持革命斗争。民国24年3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安徽谭家桥失利,突围的队伍组成挺进师,返回闽北,洪家云率领的红三团,归属挺进师,编为二纵队。家云任挺进师政治委员会委员兼二纵队政委、中共浙西南特委委员、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委员。家云作战勇猛,曾率红军游击队在浦城党溪、龙泉住溪和八都,先后消灭国民党保安队2个分队和1个班,消灭这一带的地主武装。在浦城毛洋建立起共产党组织、贫农团和农民游击队。同年9月国民党调派罗卓英十八军和闽浙两省保安纵队向闽浙边境革命根据地进攻,家云率领战士奋勇抵抗,迂回在浦城、龙泉、遂昌之间。次年4月,国民党当局纠集江、浦、遂3县地方武装,配合4个正规团的兵力,向革命根据地进攻。游击队向浙南转移,洪家云因患病,臀部溃烂,不能随军行动,隐蔽在浦城毛洋养伤。国民党军追剿紧迫,他转移途经党溪茶坪,遭人告密,被杀害。
李重才(1906~1936) 江西德兴人。民国24年(1935)3月任红军挺进师二纵队队长时,率队转战闽浙边区,开展游击战争。同年9月,国民党派罗卓英十八军和闽浙两省保安纵队“围剿”闽浙边境红军游击队。挺进师主力撤往浙南,李重才奉命率二纵队四支队坚持在浦城、江山等地,以打通与闽北苏区联系渠道,并吸引国民党兵力。次年4月,国民党再次纠集江山、浦城、遂昌3县地方武装,配合4个正规团,向革命根据地进攻,重才率部向浙南转移。在浦城庆元山的青草洋山上遭国民党军袭击,血战1天,陷入重围,重才为掩护战士转移,弹尽后,展开肉搏战时牺牲。
宋增榘 湖南湘潭人。民国26年(1937)任浦城县长。次年11月在梦笔山创办县立农场,自兼场长。民国28年在县立农场推广种植乌jiù、油桐等苗木26万多株。并派员分赴各乡指导660户农民进行混合选留中、晚稻种,推广冬种小麦、大麦、油菜等,全县冬种面积比上年扩大1倍。离浦后,任福建省农业改进处处长。
周饮冰(1913~1942) 原名周涓,浙江平阳县水头街人。民国24年(1935)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27年10月任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主任时,为营救6位共产党干部,到温台国民党城防司令部抗议,被捕入狱,关押在江西上饶李家村看守所。次年底,被国民党当局以“主犯”判处有期徒刑15年,转到设在浦城仙阳的“军政部第三战区直辖浦城临时军人监狱”。同监8名共产党员经中共浙江省委批准,成立中共特别支部,他任组织委员。在监狱里坚持斗争,决定民国31年春节举行暴动,上山打游击。不料被人告密,监方严加看守。民国31年8、9月间,与刘辛夫一道在浦城东门外屈尺岭被国民党当局杀害。
刘辛夫(1917~1942) 原名刘信孚,又名刘水沫,化名刘伯辛,浙江奉化城关人。民国24年(1935)春,在汉口电话局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6年7月“芦沟桥事变”后,组织派他到抗日前线工作。次年3月28日奉命到浙江省文化界抗敌后援会任宣传部长,同年9月调任中共永康县委书记。民国28年2月12日,调任中共金华特委秘书时,遭国民党当局逮捕,送往上饶看守所关押。同年底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转到设在浦城仙阳的“军政部第三战区直辖浦城临时军人监狱”。辛夫在狱中受尽折磨,威武不屈。同监8名共产党员经中共浙江省委批准,在监狱成立中共特别支部,辛夫任宣传委员。在狱中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写诗歌,揭露国民党迫害所谓政治犯的罪行。支部决定民国31年春节举行暴动,被人告密,监方严加看守。民国31年8、9月间,在浦城东门外屈尺岭被国民党当局杀害。
曾友席(1911~1942) 原名曾传喜,又名曾铁民、友昔,字溪文,乳名灶生,江西于都县人。民国23年(1934)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供给部干事,后在挺进师任供给科长。次年8月奉命转移到浦城毛洋、留爱、坑尾、寨门及浙江龙泉碧龙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当时国民党第三师的旅部驻浦城游村、团部驻高溪,坑尾、毛洋等各驻1个排,“围剿”红军游击队。友席采用“打击顽固,争取中间,发展进步”的策略,镇压一个作恶多端的保长,促使其他保长帮助红军办事,这一地区始得安全。并发展一批共产党员,培养出一批地方干部。这些党员和干部为红军运送物资、传送情报做大量工作。民国25年7月,友席任中共龙(泉)遂(昌)县委书记兼浦北区委书记。选择浦城毛洋的栏下坑盖3个竹棚,作为红军物资仓库和伤病员休养所。在国民党军队严密封锁和大军“围剿”的情况下,机智地解决这里伤病员的生活供给和安全问题。民国31年,友席在遂昌县山坞尖遭国民党军袭击,撤退时在雪地跋涉,双脚溃烂,同年3月7日病故。
张麒麟(1912~1942) 别名张潮,江西横峰杨家fàn村人。民国19年(1930)在赣东北参加红十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连政治指导员。同年7月从江西瑞金出发,途中同国民党军作战时腿部受伤。9月到达浦城古楼养伤。伤愈参加浦城游击战争。民国24年3月,抗日先遣队在安徽谭家桥作战失利,突围队伍组成挺进师,转战闽北和浙西南,麒麟回归原队伍,任侦察连指导员。次年10月任中共龙(泉)浦(城)县委书记。同年冬,在遂昌战斗中负伤,转移到水北的际岭养伤,兼任中共际岭区委书记。建松政独立营成立时,任营长兼政治委员。民国2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革命军根据地,他率领部队通过封锁线转移到浦城北乡等地隐蔽,坚持游击斗争。11月国共合作后,恢复中共浙西南特委,任特委书记,兼中共江(山)浦(城)县委书记。民国31年3月,在遂昌关塘山井村被国民党军包围,为掩护其他战士突围牺牲。
董生有(1915~1945) 原名哲荣、荣老,又名老宾,松溪县郑墩黄沙村人。民国24年(1935)2月参加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6年,生有任中共建松政中心县委松东区委书记时,带游击队到浦城的金竹坑、际岭等地进行革命活动。民国30年底,率游击支队在松溪浦城的边境训练,壮大队伍,积极筹款,打击国民党势力。民国32年2月5日(正月初一),率游击队在浦城东乡山路下袭击1辆军车,当场击毙国民党二十五集团军参谋长陈达及2名军官,缴获短枪3支、现钞2.4万元。同年2月,率游击队20多人攻打浦城桑园村(今双田),缴获奸商棉布120多匹,分给贫苦群众。民国33年12月27日在松溪路下桥西溪后门垄住宿,深夜被国民党军500多人包围,被内奸拦腰抱住,打伤。在狱中受尽各种刑法,头被砍一刀,血染衣襟,都没有泄露组织秘密,并说:“你们最大本领只能拿走我的头,别的什么都拿不到。”国民党当局无奈,用铁丝穿生有肩胛锁骨,秘密押到浦城西门外杀害。
曹景恒(1913~1955) 福建长汀人。民国23年(1934)在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师政治部任宣传组长。北上抗日途经浦城古楼休整时,奉命同洪家云护送伤病员和战利品去崇安坑口。返回古楼时,因主力北上,失去联系,留在闽北,参加红三团,坚持游击战争。民国24年3月,编入挺进师二纵队。同年5月,中共龙(泉)浦(城)县委成立,任县委委员、兼中共大北(忠信、游枫)区委书记。在龙、浦、遂一带坚持游击战争。次年5月率部到浦城毛洋处决1名叛徒和消灭地主武装,发展和壮大革命根据地。同年6月任中共小北(管厝、里林一带)区委书记。此后坚持在浦城毛洋、东坑桥、福清山、浦城坑等一带活动。“芦沟桥事变”后,红军主力开赴抗日前线,景恒留在龙浦根据地保管武器,坚持革命活动。民国27年5月任江(山)浦(城)县委书记。民国31年调任中共闽浙边特委工作。1949年全国解放后,先后任浙江省云和县县长、中共龙泉县委书记兼县长。1955年4月7日病故。
刘 健(1918~1981年) 河南孟县人。原任中共山西岳北地委委员兼长子县委书记,1949年2月奉命率领近百名地方干部南下,任南下长江支队第二大队第四中队政治委员。同年8月13日到达浦城,任中共建阳地委委员兼浦城县委书记。当时浦城刚解放,百业萧条,社会混乱,离城10里外的农村均有土匪活动。刘健到任后,先从社会治安着手,团结联系当地干部,了解人情、社情、匪情,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浦剿匪部队共同制订方案,任剿匪指挥部政委。经过一年多围剿,盘踞在县境的土匪基本肃清,还镇压一批反革命分子。1950年冬,亲自参加土地改革试点,部署全县分3批进行土地改革。同时建立起区乡人民政权,社会得到安定。刘健在浦城期间,善于做统一战线工作,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与各方社会人士合作,共商建设浦城大计。1951年调任中共建阳地委秘书长,后任中共河南省洛阳市委副书记。1981年11月病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