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4-23 21: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来自 中国
CCTV-10
2020.4.24 15:38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福建卷 浦城篇
东汉建安初,汉阳城所在地始建县制,为汉兴县。此后几度易名,至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临溪筑城,更名为浦城县,地名沿用至今。自古商贸繁华,历史上的观前村曾被誉为“歌舞繁华之地,名人过化之乡”。这份繁华从一条古道开始。
唐朝末年,一条翻越崇山峻岭全长120余千米的道路被开辟出来。从此钱塘江和闽江流域得以沟通,物产富庶的江浙与出海便利的闽地交通无阻。这条路就是著名的仙霞古道。古道穿越的土地上集镇云集、次第繁荣。观前村的鼎盛,就从连接仙霞古道与闽江水运的观前码头发展而来。南宋后,福建泉州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中原地区的物资,经浦城运至泉州,再远输海外。清代,浦城人捐资重修境内仙霞古道,这条线路成为当时江浙物资出海及闽浙沟通最重要的商道。
矗立于浦城县城西南的三山会馆,正是这种繁华的见证。三山会馆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907年重修,为福州旅浦同乡所建,因福州别称“三山”,故称之为“三山会馆”。
浦城地接闽浙赣三省,仙霞古道带来交通便利和商贸繁荣,使得这里成为闽台地区仕宦举子往返中原和京师的主要驿站,也成为各地商旅聚散之地。为了联络乡谊,共商贸易,三山会馆便应运而生。三山会馆是当年闽商辉煌繁荣的见证,更是连结闽越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血脉。
浦城剪纸图文并茂,浦城剪纸,主要是以单色剪纸为主,经墨蜡拓样、纸捻固定、手工剪雕而成。经唐、宋长足发展,元、明兴盛繁荣,到了清代,浦城剪纸艺术水平与使用均达到了鼎盛,开辟了中国民间剪纸“礼品花”之先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浦城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周冬梅从十岁起,就跟着剪花婆学剪纸。在历代文人的参与下,浦城的剪纸作品中渐渐出现了画中有字、字中有画、以字组画、图文并茂的特点;在题材、结构、意蕴方面形成了固有的艺术风格,既饱含中原文化遗风,又具有闽越文明的印迹。
2014年,浦城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如今,周冬梅不断尝试着将古老的剪纸艺术与新鲜的时尚元素相结合。她与文创设计人员合作,共同开发了折伞、茶具、瓷器等一批剪纸艺术衍生品。
古琴名曲空旷激越
《风云际会》是闽派古琴的传世名曲,是清代著名音乐家祝凤喈所作。
祝凤喈,字桐君,浦城人,清代著名琴家。祝凤喈19岁从兄学琴,精研古琴30余年,律度精审,指法详明。受业者常常不远千里,慕名而来。
祝氏六首家传秘谱,尤以《风云际会》最为著名。
为了恢复浦城的古琴传承,2006年,省级非遗项目浦城闽派古琴传承人吴燕琳接到政府委托,到福州的古琴艺术家李禹贤门下学习古琴,以期恢复浦城古琴一脉。制作闽越古琴的木材,最好选用百年以上的老木材,木材还要轻、松、脆、滑,这样做出的古琴音色才能松、透、润、净。
一曲《风云际会》,转轴拨弦中,铮铮之音,空旷激越,宇宙浩瀚之气,顿然激荡心胸。
豆腐丸清香鲜嫩,在浦城,提起豆腐丸,陈秀妹家的手艺无人不知。她家的豆腐丸,鲜嫩滑腻,清香诱人,地道的口味远近闻名。
浦城在历史上久负“闽北粮仓”盛名,经济的富庶也推动了饮食文化的发展。浦城人对饮食颇为讲究,特色美食不胜枚举。然而,远游他乡的浦城人最惦记的却是这碗看似普通的豆腐丸。
浦城豆腐丸,起初是在民间家庭制作。到了民国初年,家住深水井的陈紫拱就在添灯下摆了个豆腐丸摊。由于味道鲜美,顾客盈门,生意很是红火,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陈紫拱的女儿陈秀妹子承父业,开始精心经营起这门祖传的手艺。
2012年,浦城豆腐丸制作技艺被列入南平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诗文迭代 理学传宗脉
在浦城城西,一座孤山遗世独立。江淹在此留下闻名于世的典故,深刻影响了浦城人的文化性格。
南朝宋后废帝元徽二年(公元474年),南朝诗人江淹被贬吴兴县令。吴兴即今天的浦城。
江淹因写下《别赋》《恨赋》《赤虹赋》等名作,名震文坛,奠定了其诗赋大家的地位。江淹在浦城前后三年,传世名篇大都创作于此时。因为江淹,浦城从此诗文蔚然。
梦笔山下,占地约254亩的梦笔文化公园正在建设,不久的将来,一座新的文化地标,将会屹立在浦城的碧水丹山间。
浦城县仙阳镇西山下,有一座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的两进院落。这里就是真德秀的故居“西山真先生旧宅”。
真德秀一生致力于朱子理学的阐释和发扬,他博取众长,著有《大学衍义》,创“西山真氏学派“,成为宋明理学中颇有影响力的一代学术宗师,世称“西山先生“。
西山真氏学派作为朱子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对元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朱子过化之乡,浦城自古崇尚理学,办学之风盛行。南浦书院就是清乾嘉年间福建规模最大的书院。
诗文迭代,理学传宗脉。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依托文化工程复建,浦城多元文化的生命力必将从内到外再度激活,重铸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