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浦城千年剪纸艺术重焕生机 产业化前景初露端倪

2010-4-21 09:5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96| 评论: 0

 东南网―福建日报4月19日讯(本网记者 黄云峰 通讯员 王树瑜)初春的浦城绿意盎然,阳光明媚。

  “浦城剪纸迎来了春天。”这些天,浦城县文化馆馆长吴卫东心情特别好,因为在各界努力下,浦城剪纸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产品甚至走出了国门。

  流传千年

  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的浦城,是中原文明入闽首站,人口几经迁徙,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浦城剪纸既有中原文明的印记,又见吴越源流遗风,创作手法独特,作品拙朴纯净,真实自然地反映出浦城人民内心的寄托和追求。”吴卫东告诉记者,剪纸在浦城盛行了千年, 艺术价值毋庸置疑。

  前洋村77岁的村民龚淑云,最大的爱好就是坐在古宅前,聚精会神地剪花样。“我喜欢花,十几岁时就开始剪纸啦。”老太太欢快地说,年轻的时候,姑娘们几乎人人都会剪纸。

  男人外出干活,女人居家剪纸,这是过去浦城百姓心中家庭生活的理想模式。剪纸,自然成为美好生活的最好例证。

  据介绍,每逢办酒设宴,当地乡亲就会互相馈赠礼品,大到浴盆,小到鸡蛋,都要贴上剪纸加以装饰,以表达主人的良好祝愿,衬托喜庆气氛。

  虽然剪纸的内容丰富多样,但主题无一例外――传达对生活的热爱。“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以及石榴、莲蓬、鸳鸯牡丹等寓意吉祥的物品,都是剪纸取材的主要对象。”吴卫东说。浦城民间剪纸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字中有画,画中有字。当然,这些字无一例外地都是福禄寿喜之类的吉祥字眼。

  “年轻的时候,未出嫁的女孩几乎人手一本书,书里夹着各种各样的剪纸,这些供人临摹的剪纸俗称‘花样’。”龚淑云说,谁要是剪出了一个好看的新花样,不出几天,十里八乡的姑娘们都会上门学习,很快就会传遍全县。

  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曾经风靡一时、蕴含人们对生活无限热爱的剪纸艺术,在外来文化和市场的冲击之下渐渐落寞,一度走向濒临失传的地步。

落寞后重生

  “拯救传统艺术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吴卫东第一次接触到浦城剪纸时,他就被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艺术折服了。

  从此以后,吴卫东行走在浦城的田间地头,向龚淑云这样的农村妇女搜集剪纸模板,加以整理。

  拯救传统文化仅靠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让吴卫东振奋的是,随着近几年传统文化逐渐盛行,浦城县发掘保护剪纸的力度越来越大。

  “浦城剪纸能重焕风采,是因为碰到了好年代。”吴卫东表示,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一些年轻人以传统为时尚,浦城剪纸重新得到社会的认同。

  2004年是浦城剪纸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浦城县成立民间剪纸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担任组长,身为文化馆馆长的吴卫东是骨干成员。随即,浦城县发出通知,鼓励中小学成立剪纸兴趣小组,引导中小学生学习剪纸。

  “美术老师是传承剪纸艺术的主力军。”吴卫东说,因为有着不错的美术功底,一些年轻的美术老师接受剪纸艺术培训后,不仅把前人留下的花样临刻得活灵活现,还不断创作新作品,推动剪纸艺术的发展。

  一系列激励措施激发群众参与剪纸的热情。“县里每年都办‘金剪刀’剪纸比赛,浦城剪纸本来就有群众基础,反响非常热烈。”吴卫东说,剪纸曾经在50岁以下的农村妇女中逐渐失传,现在又有不少女孩们拿起了剪刀。2007年,浦城剪纸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次年又被评为民间文化(剪纸)艺术之乡。

  在浦城,出现了两个剪纸培训机构。越来越多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剪纸兴趣小组或者培训班,他们希望借此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意识,培养恬静的性格。

走向产业化

  “说实话,最初只是想把剪纸这门艺术保护下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出乎预料。”吴卫东说。把剪纸艺术做强做大,使其永葆长青,成为当地共识。

  显然,要达到这一目标,产业化是必经之路。在古代,浦城民间曾活跃着一支“剪花嫂”队伍,这些心灵手巧的妇女专为他人剪纸,从中赢利,吴卫东认为,这正是浦城剪纸艺术能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打造一支现代版的“剪花嫂”队伍。“经过这几年的保护,浦城目前已有了500人左右的剪纸队伍。”吴卫东说,只是这支队伍目前还不够稳定。“如果能通过剪纸达到赚钱的目的,打造稳定的剪纸队伍就有可能。”

  在县城一条主街上,一个装饰得古色古香的剪纸展示中心十分显眼,里面摆着制作精美、大小不一的剪纸作品。这些店面是专为“剪花嫂”们销售剪纸的平台,也是浦城向外界展示和销售剪纸的主要窗口。

  据了解,在南平市古玩街和福州市三坊七巷,还有4个同样的剪纸坊。剪纸坊除自己创作作品外,同时向民间收购剪纸作品,作品销售收入与作者分成。

  “去年浦城的展示中心销售额达到30万元。”吴卫东说,很多顾客将这些散发着浓郁乡土风情的剪纸作为礼品馈赠亲友,其中不乏国外游客。

  销售额虽然并不是很大,但是吴卫东等人却从中看到了产业化的前景。“我们的剪纸展示中心成立时间非常短,但是很多消费者一看到剪纸就爱不释手。”他说。

  一些兼职爱好者的作品在展示中心出售后,同样欣喜异常。“我的奶奶、母亲和婆婆都会剪纸,我的剪纸现在还能卖钱了。”剪纸爱好者周冬梅说。

  与之呼应,浦城剪纸的销售网络也正渐渐铺开。“目前,文化馆已与上海客商达成了合作意向,预计今年将有两个新的剪纸坊落户上海。此外,厦门的剪纸展示销售中心也在筹备当中。”吴卫东说。

  浦城剪纸中蕴含的浓浓商机吸引了一批批商人前来洽谈合作。“去年春节我接待了三批客人。”吴卫东说,随着这些剪纸销售网络的逐渐完善,浦城剪纸的销售量一定会越来越大。

  “我希望销售量逐渐变大之后,参与剪纸的人能越来越多,如果涌现出大师级人物,剪纸也能像国画油画一样卖出高价,我们即使吃再多的苦,也值了。”对于未来,吴卫东无限憧憬。

 

相关分类

免责声明|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599-2842928邮箱:675062596@qq.com|广告服务|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浦城论坛 ( 闽ICP备12022352号-7 闽网安备35072202010019 )

GMT+8, 2024-6-3 21: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