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实施“五要工程”打造“南平机制”

2010-2-24 22:0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61| 评论: 0

一、背景与起因

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闽浙赣三省交界,现有人口306万,面积2.63万平方公里,是福建辖区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南平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耕地面积309万亩,占全省的18.2%;山地面积3168万亩,占全省的25%,居全省第一;林地面积2946万亩,森林覆盖率74.7%,绿化程度93.1%,活立木总蓄积量1.18亿立方米,毛竹535万亩,素有“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美誉。

南平的农业在计划经济年代,乃至改革开放后相当一段时间,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随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的到来,闽北农村步入了转型变轨时期,与全国其它地方一样,“三农”工作开始面临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困难与挑战,1999年南平市以下派干部为载体,致力探索从整体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以“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运、一体运作”为主要内容,以科技特派员、下派村党支部书记、乡镇长流通助理、乡镇长及村主任金融助理、农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助理等五支队伍为主体的“南平机制”,引起了福建省委、省政府和中央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成为各媒体关注的热点。在“南平机制”的推动下,随着农村改革稳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在发展经济和外出务工经商中得到锤炼,拓展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素质,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得到激发,然而不少农村的村务管理仍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运作模式,群众对村务村财管理不满意成为农村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2002年全市农村信访中有关村务村财的问题占33%。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南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把握闽北农村机制创新的内涵,把发展发育农村基层民主作为深化“南平机制”的重要内容,通过探索和实施“五要工程”,着力解决落实“四权”中的突出问题,构建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农村治理机制,形成了具有南平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机制,促进了农村的和谐发展,提升了全市“三农”工作水平。

二、经过与做法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改革的持续深入、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可支配的公共资源越来越多,农村党员干部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的利益诱惑越来越大。少数党员干部村民自治观念淡薄、民主管理作风欠缺、工作方式方法简单、使用公款铺张浪费、以权谋私、甚至贪污受贿,败坏了党风,影响了党群关系,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同时,农村决策不够民主、管理不够规范、办事不够公开、监督不够到位,也已经成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已经成为南平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海西绿色腹地,发挥纵深推进前锋作用的关键所在。

为此,南平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干部群众不断探索、创新、实践、总结,陆续推广了延平“三资”监管制度(资金资产资源采取村账托管制度、镇村公有资产监管制度、镇村招投标委托制度)、林木采伐指标分配“阳光三权”制度(林木采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制度)和光泽“户代表会议”制度(以本村家庭户为单位推选产生户代表,由户代表组成户代表会议,对本村有关村务进行讨论决定),逐步建立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村级财务远程网络监管体系,规范村级招商引资接待费管理,全面实行村财“一月一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制度。一些县(市、区)还探索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为民办事全程代理、重大村务决策“四议一理三公开”、“一事一议一理事”等做法,对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探索与实践相对比较零散,缺少有机衔接,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基于这种情况,南平市逐步明确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体系构建思路。2006年11月,浦城县着手试点,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管理民主”破题,按照福建省委“重在实效”及市委、市政府“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运、一体运作”的“南平机制”要求,在万安乡村头村、石陂镇布墩村等8个村进行试点,创新实施农村“五要工程”(村里的事村民要知道、村里的事村民要参与、村里的事村民要做主、村里的事村民要监督、村里的事村民要满意),力求打造一个系统、完整的农村基层民

主建设体系和工作机制。2007年4月,浦城全县286个村全面推广实施“五要工程”。在总结、整合、充实和提升各地做法的基础上,2009年6月,南平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农村实施“五要”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在全市农村全面实施“五要工程”。

(一)村里的事村民要知道

“要知道”是“五要工程”的基础。凡是与“三农”有关的事务(除需要保密的外)和村民普遍关心的事项,都要通过公开、宣传等形式,确保村民能够及时、全面、真实地了解情况,保障村民的知情权。

“要知道”的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等方面,如种粮直接补贴、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宅基地使用、村财收支、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使用、救灾救济款物发放、村干部报酬、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低保户和困难群众生活补助、党组织的目标、责任和重大决策等。

“要知道”的途径:一是健全村务公开等制度。规范村务公开内容、形式、时间、地点和程序要求,加强公开栏、网站等阵地建设,编制公开目录,推进公开事项从结果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延伸。二是健全宣传教育制度。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教育载体,加大宣教力度,推进廉洁文化建设。

(二)村里的事村民要参与

“要参与”是“五要工程”的前提。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决策前必须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重大村务实施必须推选村民代表参与,确保村民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真正参与重大村务的实施和监督,保障村民的参与权。

“要参与”的内容包括依法依规参与确定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为民办实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事项;重大村务的实施和监督。

“要参与”的途径:一是健全民主听证制度。村级组织在决定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前,应通过召开民主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农民群众意见。二是健全征求意见制度。村级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热线电话等形式,及时收集和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急。三是推行重大村务理事会制度。在村两委的领导下,由户代表推选出群众代表组成理事机构,实行一事一“理事会”,具体组织或参与实施重大村务。

(三)村里的事村民要做主

“要做主”是“五要工程”的核心。在遵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重大村务由村两委根据村务性质,组织村民采取相应形式进行决策,确保村民的意愿得到体现,实现村里的事由村民做主,保障村民的决策权。

“要做主”内容包括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法律法规规定应由农民群众做主的事项。如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新农村建设规划、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土地承包和租赁、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村干部报酬、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和建设承包方案等。

“要做主”的途径:一是建立健全户代表会议制度。按照《南平市农村户代表会议暂行办法》,认真落实农村户代表会议制度,推行“村民代表联系户代表”制度,确保村民代表充分表达民意。二是合理划分决策层次。根据有关规定和村务的轻重缓急,将重大村务事项划分为计划规划类、民主政治类、收益分配类、公益事业类、“三资”处置类、社会保障类等,分别由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户代表会议、村民会议等不同决策主体进行决策,探索建立不同决策形式之间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村务决策机制。

(四)村里的事村民要监督

“要监督”是“五要工程”的保证。就是充分利用各种监督手段和形式,鼓励和引导村民对村里事务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确保农村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保障村民的监督权。

“要监督”的内容包括对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廉洁自律情况和农村“三资”管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村务决策实施等农村事务进行全面监督。

“要监督”的途径:一是健全“三资”监管等制度。制定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增强“三资”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二是健全完善农村财务计算机监管系统。不断探索强农惠农专项资金和公有资产电子化监管,逐步推行村集体财务票据电子化管理。三是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开展村级组织负责人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用好审计成果。四是坚持履职承诺制度。实行村干部任期履职承诺制度,切实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制约。五是健全监督队伍。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小组的作用,探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试行设立村廉政建设指导员,由乡镇党委派驻各村的工作人员兼任;进一步发挥村党支部纪检委员的监督作用;要整合各类监督资源,明确各类监督主体的职责,形成监督合力。

 

相关分类

免责声明|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599-2842928邮箱:675062596@qq.com|广告服务|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浦城论坛 ( 闽ICP备12022352号-7 闽网安备35072202010019 )

GMT+8, 2025-5-12 03: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