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11094|回复: 1
收起左侧

[原创] 寻找,“留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9 22: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来自 中国福建
本帖最后由 残荷听雨 于 2016-3-9 23:25 编辑
% N- @* \1 h, p
$ i9 \& q3 x4 J- C3 t/ z/ C

/ N/ z6 `& s3 q  [* o. }
【2015】第43期
南平市共建美丽南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Email: npsgjb@163.com                  2015年12月24日
寻找,“留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编者按]:乡愁是什么?乡愁是故乡村口几棵古老的香樟、枫树;是古老村庄的小桥流水,河边青石阶上淳朴村姑在拣菜洗衣,清澈河面天真少年在玩耍戏水;乡愁还是故乡蓝天飘过的一朵白云;是山涧流下的一股清泉,一口小井,旁边还伴有一个简朴、慈善的小竹筒;还有村庄鹅卵石铺就的老街小巷……
    浦城县共建办达新华撰写了《浅谈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留住乡愁》,对美丽乡村建设注重保护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并与产业发展升级结合,让村庄古朴之美与现代文明融合,作了有益的探讨,值得一读,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因应借鉴。

! J* `3 [' Z8 |  e; {0 o5 E
浅谈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留住乡愁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月20日在云南大理市古生村调研时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记忆里故乡的那些人和事,是永远盘踞在我们心里难以泯灭的对故土一切事物的怀念,是藏于心底经过时光陈酿往事勾兑的一坛醇香美酒,是我们的根和最宝贵的财富。它会伴随我们一生。
  T" J8 P. ?7 h1 ]   在全国各地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中,中华大地如繁星般涌现出无数“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然而,有些地方却把建设美丽乡村片面地理解为新村建设,搞大拆大建,统一模式,千村一面。致使一些精神坐标与乡土记忆遭到破坏。一些特色农家村落、乡村文明正在加速消失;大同小异的水泥房变成城市的微缩版,模糊了故园记忆。以致失去灵性,失去本真,丢掉乡愁。
    笔者认为,中央提出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是从体制机制上确保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不是要把农村变成城市,不能把城乡“一体化”理解为城乡“一样化”。而是要尊重农村与城市各自不同的发展规律,实现差异互补,协调发展。总书记的讲话也提醒我们:建设美丽乡村,我们不能忘了乡愁这个根本、这个灵魂。
    那么,建设美丽乡村,我们怎样才能留住乡愁呢?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 留住乡愁,首先要有一个科学指导乡村建设的理念
    建设美丽乡村,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将让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但首先要有一个科学指导乡村建设的理念。村庄规划要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禀赋、文化特色、民风民俗等特点来编制,要能彰显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多元化的乡村风格;要注意保留田园原始风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让天更蓝、水更碧,村更美,更宜人居;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民居、古迹祠堂等要加以保护修葺。要注意保护乡村原有的文脉,留住乡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向往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再是简单的吃喝穿戴,而是更向往天蓝、地绿、水清、宁静的诱人的村庄。因为那里可以熏陶人生、洗礼灵魂、尽享乡愁。因而,我们在制定规划时一定要注意留住村庄自然风貌和乡土气息,留住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留着人类的淳朴与纯真,留住乡愁。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生产条件,守住精神坐标与乡土记忆。
         
          二、留住乡愁,就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
              抓好生态保护、突出地域特色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息息相关。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要继续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保护生态,美化环境”之路,使我们的乡村成为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家园。
    我国幅员辽阔,江南江北、雪域水乡 ,地域不同,风情万种,这就是地域特色。我们在旧房整治和新房建设中要坚持立新不破旧,要尽量保留原有地域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原汁原味,彰显地域特色,放大地域优势,把好乡愁关口。切不可将美丽乡村建设理解为“农村的城市形象”。
    浦城碧水丹山,风光优美。 但各村自然环境条件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融入现代文明气息的同时,应尽量不破坏原生态资源,注重因村制宜、量力而行,依据现有条件,提升已有基础,确保传统保护与现代化建设“双驱动、双促进”。如:我县的双同村对匡山生态和古村落的保护、深坑村修复千年仙霞古道和“三省亭”、大游村对辖区内南浦溪沿岸古树名木和自然风光的保护和开发、际岭村对绿水青山的保护和治理、坑尾村对闽江源的保护和马迹茶的开发……都是一道道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景,他们把乡愁的最美底色牢牢镶刻在家乡的土地上。
            
     三、留住乡愁,就是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弘扬地方文化
    物质是地方的基础,文化是地方的灵魂;经济是地方的实力,文化是地方的魅力。 文化建设最终决定这个地方的历史地位。 在乡村,地方文化就是一面洗礼群众心灵的镜子;是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生活水平的基石。如:我县的丹桂文化、剪纸文化、闽派古琴文化、农耕文化、乃至各种礼俗文化、宗教文化、姓氏文化……都是乡愁的精髓。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注重搜集、挖掘、整理地方文化,要搭建好传播、弘扬地方文化的新平台,让美丽乡村具有生态之美、古朴之美、典雅之美、和谐之美,让美丽乡村充满地方文化色彩,载满浓浓乡愁。
    浦城是“耕读之乡”。 是福建文明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浦城人以耕读传家,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重视保护农耕文化。根据各村特色,对农村曾用的劳动工具、生活物具,如:水碓、磨、风扇、竹编、犁耙 ……都应完整、完好进行恢复保护,可以说,农耕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是人们寻找乡愁最理想、最直接的“活教材”和记住乡愁、留住乡愁的“醇酒酽茶”。
    要特别重视保护和修复历史遗迹。建筑是无声的音乐、凝固的历史,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保护古迹,实际上是在时光老人的手中抢救历史、抢救文化。时光不能倒流,一个成熟的城市或乡村,不能割断历史。古建筑、历史遗迹,是村庄人文元素的实证,是乡村文化的个性化展示。
    对地方历史文化、文物的保护和弘扬,我们应向邻居——浙江省江山市学习。前不久,笔者应邀参加了“浙闽赣皖四省十二县市作家助力江山旅游”采风活动,采访了自江山市至廿八都镇的仙霞古道沿线的部分景区和村镇, 深感该市对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保护、挖掘的重视。其仙霞古道沿线村庄美景连珠,拥有江郎山、廿八都、仙霞关、清漾村……一大批自然文化瑰宝和多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特别是廿八都镇,不仅保护好古镇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而且把其“文化名片”发挥的淋漓尽致。现江山市已拥有"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白鹅之乡"、 "中国蜜蜂之乡"、 首个"中国村歌之乡"、"中国幸福乡村"……10多项国家级品牌,今年10月30日在联合国召开的2015年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上,江山市又被评为“全球绿色城市”。荣获本次活动最高奖项、中国唯一获奖城市。(另一获得该奖项的是德国海德堡市)。
    我县与江山市比邻,仙霞古道在我县境内甚至更长,沿线自然、文化遗产也更多,有的还冠以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品牌。这些历史文化遗址如红线穿珠,镶嵌在仙霞古道两旁,这是上天赋予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有的至今仍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开发。因此,我们在建设美丽乡村中,要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绿色资源禀赋的生态经济,文化经济,全面释放生态资源和地方文化的潜质和优势,让他们激发出更强的竞争力。
                 
         四、留住乡愁,就是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走出一条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打造乡村靓丽的外表,更应注重发展经济。在未来发展中,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用绿色的发展理念规划乡村未来,把资源利用好、环境治理好、生态保护好。更加注重自然生态保护与现代产业协调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要进一步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加快推动市民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提高市民幸福指数,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关键要拉长农村“短板”,最大程度缩小城乡差距,建设与城市协调互补的美丽乡村。 中国发展的“短板”在农村,潜力在农村、活力在农村。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意味着农民能够享受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根据自己乡村实际、关注群众的期盼、群众的心声,解决群众最迫切、最直接的问题。积极带领村民走出一条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子。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互促共赢。
    根据我县农业大县的县情,应着力打造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建立高产粮示范基地,构建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发展苗木花卉、绿色养殖等产业。提升农业科技含量,推动农业高端运行。如:官路乡的薏米产业基地、黄碧洋的薏米桂花基地、双坑村的灵芝基地、以及全县各乡村的笋竹、花卉、苗木基地,都给群众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要与旅游产业结合,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观光农业、发展乡村风光游、农家乐、自然科考、体验农耕等旅游项目。如匡山国家森林公园、青草洋的山水风光游,党溪村的泉山科考游,坑尾、寨门等村的三江源游,星桥村的丹桂博览园、大游、富湖等村的郊区休闲游,以及际岭农家乐、阳墩樱园、观前历史文化名村落、枫溪梯田、铁场情人谷……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揽胜观光。农户在乡村开办农家宾馆、农家餐馆和乡村特色文化的休闲娱乐场所,既能让外来游客尽享田园风光、回归自然,又促进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家了村民的收入。 
    只要我们遵循“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这一乡村发展理念,我们也就实现了最美乡村建设的目标,实现了乡村的发展与繁荣。
(浦城县共建办达新华供稿)

- y! H2 c( G) t
发表于 2016-3-27 08: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来自 中国福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免责声明|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599-2842928邮箱:675062596@qq.com|广告服务|小黑屋|手机版|浦城论坛 ( 闽ICP备12022352号-7 闽网安备35072202010019 )

GMT+8, 2024-3-29 07: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