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荷听雨 发表于 2014-7-30 04:07:31

龙泉——一个挥之不去的青色之梦(散文)

本帖最后由 残荷听雨 于 2014-9-23 18:22 编辑

                                                           龙泉——一个挥之不去的青色之梦
   瓷都龙泉,位于浙西南边陲,与我的家乡福建省浦城县毗邻。    龙泉因剑而得名,凭瓷而生辉,以香菇、灵芝而闻名于世。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铸剑名匠欧冶子在此铸就天下第一剑——“龙渊”,其地也因此名“龙渊”。后因讳唐高祖李渊之“渊”字而改名龙泉。龙泉青瓷始于晋代,至宋,其技艺已登峰造极,产品精美绝伦,为全国五大名窑之一,远销世界各地。与此同时,宋人吴三公在龙泉的凤阳山一带发明了香菇砍花法栽培技术,使龙泉成为世界香菇发源地之一。龙泉的披云山因集三江源头天地之灵气,成为中国最大的野生灵芝的主产地,被国家命名为“中华灵芝第一乡”。    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使龙泉享有“青瓷之都、宝剑之邦、香菇灵芝之乡”的美誉。    我曾几次到过龙泉,看过这里群峰竞秀的林海、清幽明净的江水、万家灯火的街市……但最令我魂牵梦绕而又挥之不去的依然是纯美葱翠、温润如玉的龙泉青瓷。    青瓷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陶瓷品种。商周时期就出现了最早的原始青瓷,东汉时日渐成熟。但在唐代前期并未发现优质青瓷。至唐代后期,以“千峰翠色”闻名于世的越窑青瓷才姗姗而出。在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影响下,北宋中期以后龙泉青瓷开始崛起,但比之北方的耀州窑、临汝窑、汝官窑犹有不及。南宋中期,龙泉青瓷脱颖而出,其烧制成功的梅子青和粉青釉,代表了我国历史上青釉烧造的最高峰。这时期的龙泉青瓷釉色纯正、釉层丰厚,以其纯美葱翠的釉色和温润如玉的质地博得世人喜爱。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冬日。早晨,阳光明媚,我们旅游局一行四人驱车到龙泉市考察。期间,有幸参观了该市的天丰瓷厂及其青瓷艺术研究所。    天丰瓷厂是龙泉乃至我国最大的青瓷制造厂之一,其生产基地达10000多平方米,具有日产陶瓷上万件的能力。走进车间,只见辘轳飞转,一团团的陶土在艺人们的手中象变魔术般变成了碗、盘、瓶、罐及各种精美雅致的艺术品。看到这些巧夺天工的陶瓷艺人(应该说是艺术家),我不禁从心底对他们产生由衷的敬意。    接待我们的是龙泉青瓷艺术研究所所长周方武先生。这是个约四十出头的中年人,中等身材,戴一副近视眼镜,从镜片背后那深邃的眼神中,使人感觉出一种陶瓷艺术家特有的智慧和气质。    周先生告诉我们,天丰瓷厂的创始人是出生于青瓷世家、自幼在龙窑边长大的梅云平先生。其父梅福太先生是龙泉近代著名的青瓷专家和陶瓷实业家,曾任龙泉市国营瓷厂厂长。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梅先生创建了天丰瓷厂, 组建了青瓷艺术研究所。周方武自己于1988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妻子梅红玲于1991年毕业于河北轻工业学院陶瓷艺术系。由于对陶瓷艺术的执着,毕业后他们先后来到龙泉,受聘于天丰瓷厂从事陶瓷艺术研究,深受梅先生的培养与教益。梅先生年老退休后,他们便受命挑起天丰瓷厂这副担子。    谈话中,周先生把我们领进了研究所的青瓷样品陈列大厅。这里一排排的展柜和橱窗里展示着他们创作的各种陶瓷艺术精品,使人目不暇接。在这陶瓷艺术的殿堂中,我们看到了龙泉青瓷这朵古老的陶瓷工艺之花,正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散发出时代的芳香!    在展厅的墙壁的镜框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首诗:   “岁月的湍急带不走历代窑工在青瓷艺术上的孜孜追求    轻拂尘封千年的历史记忆    历史竟然如此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先人没有在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史籍也没有他们的故事记载    一切都化成了传说中的生一和生二    他们用卓绝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缔造了龙泉窑    留给后人的是无数的惊叹和猜测 ”    这首诗记载了龙泉青瓷的发展历史。诗中所说的生一和生二,就是著名的龙泉“哥窑”和“弟窑”的祖师。    据史料记载:南宋初期,龙泉人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在龙泉琉田(今龙泉小梅镇大窑村)同业于瓷窑。当时,该村有瓷窑40余家,尤从章氏兄弟窑生产的瓷器最佳。生一所制之器,胎质坚实、薄如蛋壳,釉厚如玉、釉色浓淡不一。淡白者称米色,稍浓者称豆绿。釉有断纹,号白极碎(即鱼子纹)。其器紫口铁足,胎色灰黑,古雅端庄。产品为朝廷所垄断,精品专供御用。因其为兄,所制之器为“哥窑”。与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生二所制之器则继承并发展了龙泉青瓷的传统风格:白胎厚釉、温润如玉,着色葱翠、清丽淳厚,扣之如磐、极耐磨弄。以粉青为最,豆青次之,其精品皆进呈宫廷。因其为弟、所制之器为“弟窑”。又名“龙泉窑”、“章窑”。    章氏兄弟是开创龙泉青瓷鼎盛时期的标志性人物。他们生产的“哥窑”、“弟窑”青瓷,成为历代“稀珍之品”、“国之重宝”。    自龙泉青瓷问世以来,各地瓷窑纷起仿效,从而形成了以龙泉为中心的龙泉窑系。仅在浙江就有200多处,瓷窑分布长达300多公里,时间横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这在我国瓷业史上是罕见的。    宋、元以来,特别是明代航海业的发展,龙泉青瓷成为当时主要的外贸商品之一。从我国的东南沿海港口,东至朝鲜、日本,西循海道一直到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海……到处都有龙泉青瓷的踪迹。这条漫长的陶瓷之路,实际上就是中国陶瓷、特别是龙泉青瓷开拓出来的“陶瓷之路”。    周先生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着一件件青瓷作品的艺术创意、生产流程、釉色窑变……为我们展开了青瓷艺术的生产画面。我们倘佯在这青瓷的世界里,如醉如痴,每件作品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遐想。    古代的龙泉青瓷,除以绝佳的釉色体现完美的造型外,其装饰手法也极其丰富多彩。一件件作品中,刻、划、贴、塑、印、绞、镂等手法运用得畅快淋漓、生动自然。而哥窑的线片本身就是一种装饰,极具美学价值。龙泉青瓷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    周先生告诉我们,为振兴和发扬青瓷艺术、龙泉青瓷艺术研究所长期聘请中国美院、浙江大学艺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的著名教授、专家担任高级顾问和艺术指导,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高素质创作人才,为弘扬龙泉青瓷艺术走出了一条新路子。近十多年来,该厂生产的陶艺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或被政府部门、艺术团体、企事业单位收藏和采用,近百个品种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欧美地区,受到世界各地青瓷爱好者的青睐。    看!哪取名《春色》的梅瓶,造型典雅,釉彩飞动,表面疏密有致地“长”出一个个小刺儿,象绿草嫩芽,又象昆虫的触角。周先生说:这个取名《春色》的梅瓶,是采用紫金土坯胎和哥窑的烧制方法,利用泥浆的特征,疏密有致地塑制出多角度的触角,意在体现大地春回、种子破土而出的欣欣景象和生命力的顽强。哪取名《暗香》的石榴尊,是在豆青色的青釉中,用紫金土和泥色以大写意的手法点缀几枝梅花,使人联想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情画意。哪取名《故乡的云》、《天光云影》、《水天一色》等彩陶系列更是师从天地造化,使人仿佛走进万象星系,领略云卷云舒、“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妙境界。该系列作品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周先生夫妇共同创作的青瓷人物雕塑《关云长》、《南海观音》、《孔子》、《何仙姑》、《飞来峰十八罗汉》……等系列作品。这些青瓷人物雕塑在生产工艺上,运用哥窑、弟窑釉面特质,使雕塑人物线条在釉层中流动,体与面在釉色中起伏翻转,而人物的细部则利用露胎手法,极力刻划人物性格,笔墨恣意而绘画工整,体现了艺术与工艺的浑然统一。尤其是依杭州灵隐寺飞来峰十八罗汉雕塑为题材的青瓷作品《飞来峰十八罗汉》,经周方武、梅红玲夫妇历时一年的精心创作,其艺术性、工艺难度均居青瓷雕塑之首。据周先生介绍,该雕塑采用龙泉优质紫金土,配以传统哥窑釉烧制而成。作品构思奇巧、造型生动传神。据说一经露面,就受到专家、收藏家和中外人士的交口称赞。2002年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陈列。    龙泉青瓷产品是多元的。它继承和发扬传统哥窑和弟窑的烧制工艺,不仅生产出的各类仿古瓷和现代工艺品创意新颖、工艺传神、釉色温润,古色古香,迎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需求。就是普通的日常生活用瓷,也是构思奇巧、造型精美,使人观之秀色可餐、不酒而醉;玩之韵味无穷,爱不释手。天峰瓷厂除烧造艺术精品外,其生产的日用瓷有各类碗、盘、盅、匙、茶具、酒具、画缸、笔洗……不仅用料考究,胎骨坚实细腻,制作工艺精湛:运用刻花、浅浮雕、玲珑、开片等工艺技术精工制作而成,釉面光洁滋润,晶莹剔透,是日用瓷中的珍品。其为浙江大学设计制作的青瓷礼品,作为国际高校交流礼品赠送海内外著名学府,深受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喜爱。其设计制作的青瓷餐具,曾作为国宴用瓷款待美国总统尼克松,现被杭州西湖国宾馆、西子宾馆等星级酒店收藏使用,深受中外人士赞誉。    在一个展示日用餐具的展台前,我们还被周先生夫妇设计的一组“牡丹”系列餐具所吸引,该系列餐具造型典雅、师法自然,运用刻划、浅浮雕等手法塑造牡丹形象,明快生动。一个个盘、碟、碗、盏,就像是一朵朵盛开的绿牡丹,晶莹剔透、美仑美奂。该系列餐具在2002年10月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青瓷雪花漂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酒类、食品类包装瓷,也是天丰瓷厂青瓷产品的一大亮点。该厂生产的酒包装类青瓷,造型古朴、品种丰富、瓷质坚固、釉层丰厚,无铅毒、无渗透、耐高温,极具“绿色陶瓷”之誉,是酒类、食品类包装的极佳材料。长期以来,被“古越龙山”、“剑南春”、“古井贡酒”、“女儿红”、“洋河曲酒”、“风荷御酒”等名酒企业作为包装用瓷。受到了各名酒企业和广大客户的好评。       ……    在天丰瓷厂参观的半天时间里,我们不仅大饱了眼福,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而且从周方武、梅红玲夫妇身上看到了龙泉青瓷这一誉满海内外的千年文化正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看到了龙泉青瓷的未来!    是的!他们刚创业的时侯,并没有玫瑰花,但他们以“独有壮志弄泥巴”的精神,用自己的才智和汗水,浇灌着这一古老的青瓷之花,使之放射出缤纷的异彩!他们的作品,得到了人们的推崇和喜爱,嬴得了鲜花和奖杯。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没有去挤“独木桥”,而是找准自己的定位,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新一代艺术家的创业精神和对艺术的孜孜追求。    离开天丰瓷厂时已近黄昏。我们每人向主人购买了一套青瓷茶具作为纪念。好客的主人还向我们每人赠送一个精美的刻花青瓷牡丹盘。我们向主人道谢后,便趋车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刚下过一场小雨,原野雨过天青,群山千峰耸翠。此时,我眼前又浮现出那一件件巧夺天工的龙泉青瓷:天青、豆青、粉青、梅子青……      青色,自然之色!生命之色!怎能不使人深深怜爱呢?      啊,龙泉!一个使人魂牵梦绕而又挥之不去的青色之梦!      ……

red007 发表于 2014-7-30 06:45:26

龙泉,好地方{:soso_e179:}

正能量 发表于 2014-7-30 07:49:16

{:soso_e100:}

素昧平生 发表于 2014-7-30 08:35:18

名气大

吾道太极 发表于 2014-7-30 21:23:01

:42:

猪猪 发表于 2014-7-30 21:41:45

我有一对龙泉的青瓷瓶,放家里有20来年了,上面的图案是龙,都起裂纹了,青瓷的

暖意 发表于 2014-7-30 22:01:25

素昧平生 发表于 2014-7-30 08:35
名气大

再大能打过浦城小上海哦说出来 吓死龙泉百姓:13:

素昧平生 发表于 2014-7-31 08:47:47

唵嘛呢叭咪吽。 发表于 2014-7-30 22:01
再大能打过浦城小上海哦说出来 吓死龙泉百姓

确实是   :20:

残荷听雨 发表于 2014-8-20 09:13:09

猪猪 发表于 2014-7-30 21:41
我有一对龙泉的青瓷瓶,放家里有20来年了,上面的图案是龙,都起裂纹了,青瓷的

      龙泉青瓷瓶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要看是什么时期的。如果是近几十年的,其价值就比较一般。你所说的“起裂纹了”,叫“开片”或“冰裂”,应是“哥窑”或仿“哥窑”的瓷器。疏忽了,没及时回复。情见谅!

浮盖闲云 发表于 2014-8-20 10:55:01

残荷听雨 发表于 2014-8-20 09:13
龙泉青瓷瓶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要看是什么时期的。如果是近几十年的,其价值就比较一般。你所说的 ...

听雨先生文章写的好,文物鉴赏的造诣也很高,佩服:42:

春雨秋风 发表于 2014-8-20 11:15:17

本人家住龙泉、浦城交界处,经常往返于龙泉,对听雨先生描述的人文历史深有体会,特别是对龙泉的青瓷的阐述,可以说是比较历史客观的,读此文可对龙泉有更多的了解。

残荷听雨 发表于 2014-8-20 11:31:44

本帖最后由 残荷听雨 于 2014-8-20 11:33 编辑

浮盖闲云 发表于 2014-8-20 10:55
听雨先生文章写的好,文物鉴赏的造诣也很高,佩服
“听雨”曾从事过几年的文博工作,参加过我县及闽北部分县市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并师从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家、全国著名鉴定家黄云鹏先生和我省著名文博专家、研究员林忠干先生。对文物鉴定略知皮毛,谈不上有造诣。谢谢!

残荷听雨 发表于 2014-8-20 18:50:13

春雨秋风 发表于 2014-8-20 11:15
本人家住龙泉、浦城交界处,经常往返于龙泉,对听雨先生描述的人文历史深有体会,特别是对龙泉的青瓷的阐述 ...

春雨先生家住龙浦边境,对龙泉的了解比我更深。班门弄斧,请勿见笑

春雨秋风 发表于 2014-8-20 19:34:48

残荷听雨 发表于 2014-8-20 18:50
春雨先生家住龙浦边境,对龙泉的了解比我更深。班门弄斧,请勿见笑

听雨所写的,我也都有耳闻,只是不能整理成文字,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曾经沧海 发表于 2014-8-20 19:36:15

{:soso_e100:}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龙泉——一个挥之不去的青色之梦(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