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jpclxw 发表于 2021-12-20 14:16:21

发现浦城 浦城县县城街巷变迁——《浦城县志》

 明万历《浦城县志》载,城区街有硕辅街、崇道街、豪贤街、小路边街、招贤街、光禄街、市心街、铁冶街、刘家街、前街、后街、大市共12条。巷有北市巷、湖塘巷、巡风巷、花园巷、苏家巷、杨家巷、竹巷、后坊巷、南市巷、西馆巷、烧帛巷、燕尾巷、官社巷共13条。主要街道构成如人仰卧形状。豪贤街如首,市心街(今爱民路)如颈,铁冶街(今皇华山南路)和小路边街(今称皇华山中路),如两手南北舒展,大市街如胸,从大市街分前街(今称胜利路)、后街(今称民主路)如两腿下伸。清顺治间,招贤街改称祝家街,刘家街改称横街,增加7条街:豪栋街、大溪沿街、后坊街、上真殿街、南关水南街、西关马头街、马车街,共有19条街。北市巷改称新衕,官社巷改称天长巷,增加9条巷:苏家园巷、余家巷、桥巷、师姑巷、乌石巷、铸铁巷、瑞龙巷、打锁巷、大衕,共有22条巷衕。至乾隆(1736~1795)间,南浦门外增添新街、大路沿、上碓街;迎远门外增添磡头、前街、后街、发夫街。嘉庆(1796~1820)间,增加东门塘街、金鸡岭街、仙楼下街及经堂衕、铺灰衕、缪处衕、织机衕、巡尼巷、竹巷。街巷名称亦有变化:硕辅街更为直街,崇道街更为道观街,光禄街更为米仓前街,桥巷更为岭铺头街,大市街更为棋盘街,上真殿街更为横街头,铁冶街更为南门头街,湖塘巷更为湖塘头街,南市巷更为湖塘衕,天长巷更天长社衕,铸铁巷更铸炉衕,西馆巷更为谭处衕,苏家园巷更为清水井巷。光绪(1875~1908)间,豪贤街更为清廉亭后,又称衙前街。其余均无变化。
  民国初期,新增司前、公馆前、中街、三圣衕、花树衕、黄角衕、学衕、大北门街、太平路等街衕,小路边街更为学前街。民国24年(1935)秋,驻浦城的国民党军第三师在城内建成自直街经棋盘街、后街至德星门的马路路基。与江山至建瓯的公路连接,使汽车可直达城内。但因未铺路面,逢雨即满路泥泞。至民国25年,路面经车辆行驶,均已损坏。县政府为整饬市容,决定同年9月25日起至10月5日止,所有马路两旁房屋由居民自运粗沙填筑路面,厚度为0.3米。同年10月,县政府又下达《浦城县补修前街马路办法》,开工修筑路面。至民国27年,城内主要街道扩宽为5米,并在主要街道中间按汽车轮道铺砌两道约0.6米宽块石,其余部分路面以鹅卵石砌。但直街、衙前街(府前)一段路未铺修,崎岖不平,每逢雨天,泞滑难行。民国28年4月,成立城厢修路委员会,主持雇工修理衙前街、市心街、棋盘街、后街、天长社街(原称天长社衕),修竣后路宽达6米,路面用卵石砌成,细沙黄土浆填缝,离中心线1米的两侧,平行铺砌成0.5米宽石板,街道两旁与人行道相接处砖砌明沟。民国31年,拓宽烧帛衕(又称漂白衕)、南门街。民国32年上半年,扩宽衙前街南至城墙下,宽14米,长190米,拆去县政府对面的清廉亭及一些民房。同年,直街改为林森路,上横街改为复兴路,东门塘改为体仁路,市心街改为恢先路,后街改为中正路,下横街改为民权路,前街、司前改为中山路,燕尾衕改为民生路,码头街、大溪沿改为中华路,烧帛衕改为民族路,南门头街、学前街改为建国路,大北门改为西山路。民国35年5月,动工修筑林森路,用石块铺砌路面。迎远门外至驿运站,商业繁盛,人烟密集,码头车站均在其间,为闹市区之一,但街道狭窄,行人拥挤,亦于同年开始拆宽,建筑费用由街道两旁房屋业主依照地段比例负担。同年装设路牌,并装置市用标准钟一座于棋盘街市中心。民国37年,拓宽添灯下至棋盘街路段及道观街。
  1951年10月,对街道名称进行解放后首次更改。直街改称解放街,原道观街、东门塘街、金鸡岭街合改称劳英街,衙前街、市心街改称爱民街,棋盘街、添灯下、前街合改称胜利街,后街改称民主街,大溪沿、磡头街、码头街、中街合改称和平街,烧帛衕、天长社街改称新华街,江山街、大路沿改称建设街(1954年,司前改称幸福街)。衕改称为lōng。1952年10月,进行城区公路测量,筹备修筑,后因经费不足而未开工。1957年3月,县人民委员会拨款修补主要街道凹凸不平地段。1958年12月,成立城市建设委员会,改造旧街道。自1959年开始,拆除自原上横街、祝家街、杨家巷(部分)、学前街至会馆前及后街中段,拓宽原南门头街、学前街,建成自东到西、自南到北纵横垂直的沙石路面的五一三路和跃进路(今皇华山路),形成主干道。五一三路长1900米,跃进路长1282米,宽均21米(车行道9米,两旁人行道各5米,两边排水沟各1米,但人行道有部分地段不足5米)。五一三路与跃进路相交处,直径68米,称为大圆弧;五一三路与新华路相交处,直径33.2米,称为小圆弧。
  1966年9月,街道名称大部分更改,有些冠以兴无、灭资、反帝、立新、东风、文卫、工农兵、战斗、防修、红卫、红浦、战斗、红旗、东方红、大庆等政治名称。lōng改称为弄。1969年,五一三路与跃进路路面浇灌水泥。1981年,在其他街巷开始浇灌水泥路面,全年浇灌长5800米。是年,1966年9月更改的街道名称,除红浦、东风、红旗弄外,都恢复原名或更换新名。1984年,全面拓宽五一三路两旁人行道,使其达到5米标准。沿街拆除建筑物72处,面积2242平方米,铺设预制人行道路面1.86万平方米。并铺设10条街道水泥路面,面积9263平方米,拆迁跃进路人行道上违章搭盖62处900平方米。是年,城区道路总长29.98公里,其中水泥路面长16.75公里,占57.6%。道路面积19.98万平方米,其中水泥路面面积16.27万平方米,占81.43%。主要道路长12.802公里,次要街道1.32公里,全部为水泥路面。小街小巷14.958公里,其中水泥路面2.627公里,占17.56%;泥结碎石路面2.451公里,占16.39%;河卵石路面9.88公里,占66.05%。人均占有道路面积3.98平方米(近期规划指数为6~10平方米)。市内交通运输主要干线为五一三路,人车混流。对外交通的国道205线通过城区干道五一三路的七星桥,该地段城内交通和对外交通混杂,是整个城镇交通拥挤的主要地段。
  1985年,投资35.55万元,完成22条小街小巷路面的铺设,全长5894米,面积21163平方米。1986年,继续集资铺设16条小街小巷水泥路面,全长2943米,面积7487平方米。是年,城区向北扩展,开始新建兴浦路,计划全长2020米。1987年7月,对县城规划区内的街道名称进行清理、更名、命名。1988年,北门新区已建成宽34米的水泥路面长330米,兴浦路与皇华山路北段相交,正交处直径70米,称作新圆弧。至此,共有街道23条,弄巷53条。街巷总长度41.3公里。其中水泥路面28.32公里,占总长度68.57%;街巷道路面积27.65万平方米,其中水泥路面21.82万平方米,占总面积78.92%。街道沿革如下:
  五一三路 东接仙楼路,南至七星桥东,长1900米,车行道宽11米,两旁人行道各宽5米。1959年建成,为纪念浦城1949年5月13日解放而命名。
  仙楼路 南接龙头山路,北至小浦公路口,长1705米,宽4至9米不等。包括原东祥社lōng、八角井、师姑lōng、上横街(原名刘家街)、经堂lōng、华丰门。抗日战争期间,上横街更名为复兴路。1966年9月,师姑lōng、上横街更名为灭资路,经堂lōng更名为兴无路;1972年,统称灭资路。1987年更为今名。
  皇华山路 南接水南桥,北至小浦公路口,长1282米,车行道11米,两旁人行道宽各5米,包括原南门头街(原名铁冶街)、学前街。抗日战争期间改名建国路。1959年拓宽旧街,并从学前延伸至小浦公路口(又名千里马),定名跃进路。1987年更今名。
  兴浦路 东接仙楼路,西至梦笔山路,1986年始建,1987年定名。规划长1910米,至1988年建成330米,车行道宽11米,两旁人行道宽各7米。
  兴华路 南接五一三路,北至交剪形,原为江瓯公路一段,长1600米,宽12米,两旁人行道宽各6米。1987年定今名。
  红浦路 西接仙楼路,东沿仙楼山延伸,长450米,宽4米。原名仙楼下街,1966年9月更今名。
  解放路 东接仙楼路,经西转北延伸,长550米,宽5米。原名硕辅街、直街,抗日战争期间更名林森路,1951年更名解放街,1981年更今名。
  花园弄 南接解放路,北至环城河南路,长355米,宽3米。1966年更名立新路,1981年复原名。
  仓北路 南接五一三路,北至小浦公路,长1210米,宽2~4米。包括原米仓前(原名光禄街)、大北门。抗日战争期间大北门更名西山路,解放后复名大北门,1966年9月更名红卫路,1987年更今名。
  仓北路一弄 西接仓北路,向东延伸,长150米,宽2米。1987年定今名。
  仓北路二弄 东接仓北路,西至皇华山路,长215米,宽2米。原名黄角lōng,1987年更今名。
  仓北路三弄 西接仓北路,向东延伸,长125米,宽2米。1987年定今名。
  仓北路四弄 东接仓北路,西至皇华山路,长65米,宽2米。原名朱处lōng,1987年定今名。
  光明路 东接清水井弄,西至环城河南路,长520米,宽2~4米。包括原岭铺头街(原名桥巷)、后坊、小北门。1987年更今名。
  清水井弄 南接皇华山路,北至上坑沿,长185米,宽2米。原名苏家园巷,清改清水井巷。
  上坑沿 东接皇华山路,西至文化弄,长400米,宽2至4米。原名上坑沿、下坑沿,1966年9月更名反帝弄,1987年定今名。
  前进弄 南接五一三路,向北延伸,长100余米,宽3米。原名杨家巷,1966年更今名。
  缪处弄 南接民主路,向北延伸,长170米,宽2米。1966年9月,更名文卫弄,1981年复今名。
  环城河北路 东接仙楼路,西至马莲河东路,1984年规划长2150米,车行道4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米。1985年始建,1987年定名。
  环城河南路 东接仙楼路,西至德星弄,1984年规划长2160米,车行道4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米。1985年始建,1987年定名。
  松鹤弄 南接环城河北路,向北延伸,长250米,宽6米。1985年始建,1987年定名。
  横山路 长750米,宽6米,原名冠山沿,1987年定今名。
  民主路 东接五一三路,西至兴华路,长860米,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3.5米,包括原后街、德星门、大官桥、马车街。抗日战争期间,后街更名中正路,1951年改称民主路,1966年改名东方红路,1981年复名民主路。1987年延伸至德星门、大官桥,统称今名。
  新华路 南接南浦桥,北至民主路,长235米,宽6.5米。包括原烧帛lōng(又名漂白lōng)、官社巷(又名天长社lōng、街)。抗日战争期间,烧帛lōng更名民族路,1951年改名新华街,1987年更今名。
  幸福路 南接五一三路,转西至横弄,长245米,宽2至4米,原名司前街,1951年更名新华街,1954年改名幸福街,1981年更今名。
  文化弄 南接民主路,北至环城河南路,长392米,宽2米。原名织机lōng(又名雉鸡lōng),1966年9月改称反帝lōng,1981年更今名。
  红星弄 南接幸福路,北至民主路,长250米,宽2米。原名瑞龙巷,俗称屎缸lōng,1966年9月更今名。
  横 弄 南接五一三路,北至民主路,长300米,宽2米。包括原铸炉lōng、上真殿、下横街,1981年更今名。
  德星弄 东接环城河南路,西至五一三路,长507米,宽2~4米。原名外城墙下,1987年更今名。
  大 园 南接民主路,转西至兴华路,长360米,宽2~4米。包括原外大官社、大园。1987年统称今名。
  梦笔山路 东接兴华路,转北至兴浦路,长1米,宽2米。1958年修建,1987年定名。
  劳英路 西接皇华山路,东至万安门,长960米,宽3~6米。包括原市心街、道观街(又名崇道街)、回龙头、东门塘、三kāo亭、金鸡岭。抗日战争期间,市心街更名恢先路,东门塘更名体仁路。1951年,市心街更名爱民街,道观街更名劳英街。1981年定今名。
  龙头路 西接龙潭门路,东向坡头延伸,长500米,宽2米。1978年建,1987年定今名。
  龙潭门路 西接爱民路,东至仙楼路,长500米,宽2米。包括原龙潭门、城隍庙。1966年9月,更名战斗弄,1981年定今名。
  天心弄 西接仙楼路,转南再东向龙头山延伸,长300米,宽2米。包括原东祥社、八角井。1987年定今名。
  苏处弄 北接五一三路,南至劳英路,长160米,宽2米。1966年9月更名工农兵路,1981年复原名。
  东风弄 北接五一三路,南至劳英路,长150米,宽2米。原名乌虎庙lōng,1966年9月更今名。
  爱民路 北接五一三路,南至南浦溪畔。包括原衙前街、市心街,1951年更今名。
  红旗弄 西接皇华山路,东至龙潭门,长615米,宽2米,包括原湖塘头街(又名日月池、湖塘巷)、后lōng、龙潭门。1966年9月,更今名。
  胜利路 东接皇华山路,西接五一三路,长460米,宽7至9米。包括原添灯下、棋盘街、前街。抗日战争期间,前街更名中山路,1951年更名胜利街,1981年更今名。
  小 弄 东接皇华山路,西至胜利一弄,长87米,宽1.5米。原名竹巷,民国期间更今名。
  胜利一弄 北接胜利路,南至河滨路,长105米,宽2~3米。原名大lōng,1966年9月更今名。
  胜利二弄 南接胜利路,北至五一三路,长120米,宽1.5~2米。原名花树lōng,1966年9月更今名。
  胜利三弄 北接胜利路,南至河滨路,长100米,宽2~3米。原名打锁lōng,1966年9月更今名。
  胜利四弄 北接胜利路,南至河滨路,长110米,宽1.5米。原名三圣lōng,1966年9月更今名。
  胜利五弄 北接胜利路,南至登瀛门,长160米,宽2米。原名谭处lōng(又名西馆巷),1966年9月更今名。
  河滨路 东接皇华山路,西至新华路,长510米,宽3~7米。包括原城墙下、观音亭、大溪沿。1987年更今名。
  和平路 东接新华路,西至工业路,长1160米,宽2~7米。包括原大溪沿、大西门、草桥头、磡头、前街(迎远门外)、新桥下。抗日战争期间,大溪沿更名中华路,1951年改称和平路,1987年延伸至新桥下,统称今名。
  迎远弄 东接胜利三弄,西至和平路,长200米,宽2米。原名外城墙下,1987年更今名。
  燕尾弄 北接五一三路,南至和平路,长220米,宽3米。抗日战争期间,更名民生街,1951年复原名。
  建设路 东接和平路,南至马莲河畔,长530米,宽2~5米。包括原发夫街(又名江山街)、大路沿(原名后街)。1951年更名建设街,1981年定今名。
  交通路 南接和平路,北至五一三路,长360米,宽10米。1966年9月更名大庆路,1981年定今名。
  中 街 北接交通路,南至和平路,长120米,宽2米。包括原八角亭、中街。1987年统称今名。
  马莲河东路 南接五一三路,沿马莲河向北延伸。1978年始建,1987年定名。
  马莲河西路 南接工业路,沿马莲河向北延伸。1978年始建,1987年定名。
  莲塘路 南接工业路,北至藠止园,长635米,宽7米。1987年定名。
  莲塘西一路 东接工业路口,西向莲花垅延伸,长260米,宽7米。1987年定名。
  莲塘西二路 东接莲塘路,向西延伸,长420米,宽7米。1987年定名。
  工业路 东接七星桥,西至九秋村,长2710米,宽10米。经过玉树林、三里亭、九秋,为国道205线一段。1987年定名。
  玉树林路 东接工业路,向西延伸,长500米,宽4米。1987年定名。
  水南路 东接水南桥,转西南至新亭止,长1560米,宽9米,1987年定名。
  上碓路 西接水南桥,东至小浦公路,长850米,宽9米。包括原上碓、天后宫、元射,1987年定名。
  大路沿 北接上碓路,南至奶娘亭,长600米,宽2~3米。
  上新街 东接水南路,向西转南至水南路,长170米,宽3米。
  下新街 南接水南路,转北至南浦桥,长200米,宽3米。
  绿波路 西接南浦桥,东至上新街,长440米,宽3米。1982年始建,1987年定名。
  樟树下 北接水南路,向南转北至水南路,长500米,宽2米。
  坡头弄 北接水南路,南接里铺路,长130米,宽2米。
  草桥头 南接水南路,向北接里铺路,长75米,宽2米。
  里铺路 北接水南路,向南延伸,长600米、宽2米。1987年定名。
  中 铺 北接水南路,南至里铺路,长190米,宽4米。
  下 铺 北接水南路,南至中铺,长310米,宽4米。
  此外,上岚、下岚、上青岭、塘止头、交椅弯、溪下、方井、湖塘弄、童处弄、上元坊、新弄均沿用原名。后街头,1966年9月改称防修路,今属胜利路。随着城市建设,不复存在的街弄有:余家巷(属今皇华山路)、兄弟衕(属今爱民路)、码头社弄(属今和平路)、学衕(属今皇华山路)、乌石巷(属今横弄)、祝家街、铺灰衕、砑行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现浦城 浦城县县城街巷变迁——《浦城县志》